上海辦展研討回顧早期抽象藝術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5-24]
上海5月23日電(姚硯)來自美國、以色列、瑞典和中國的學者、藝術家23日會聚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以辦展、研討的方式回顧上海早期抽象藝術發展歷程。
在今天揭幕的“上海早期抽象:藝術史的再研究”展廳內,展出了80余幅中國現代藝術開拓者的代表作品。如李山創作于1979年的《秩序》、余友涵的成名作《圓》系列、查國鈞充滿流動線條的《水鄉》、仇德樹的早期實驗作品《水墨裂變系列》、周長江用綜合材料創作的《互補》系列、王純杰用象形文字作畫的《筆記》和張健君運用石頭、沙子等綜合材料創作的《有》等。
此外,還有一些藝術家的早期作品屬首次展出。如王純杰創作于1982年-1983年的作品《無題》、李山創作于1967年的手稿和創作于1973年的手稿等,是很有史料價值的作品。
展覽期間,還舉行為期2天的學術研討會“藝術史研究與當代藝術理論:1980年代的中國藝術”。由獨立策展人、藝術家、批評家王南溟擔任學術主持,中外專家就此議題發表演講,各抒己見,以推進美術史寫作的方法論研究。
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副館長趙劍瑾表示,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美術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圍繞這一時期的美術現象,雖然已有不少學術經驗,但對今天而言,仍然是一個令人非常有興趣研究的過程。希望通過此次回顧展及研討活動,中外專家能再度梳理上海早期抽象藝術發展的脈絡,從中發現更多有價值的線索和內容。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