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馮遠:中國畫發展“三方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5-03

    2013年4月28日在江蘇省美術館展出的“筆墨塵緣——馮遠中國畫作品展”展示了其30多年來的美術創作工程,從多個側面展示了馮遠在中國畫藝術傳承與發展和在意思技巧方面孜孜不倦的探索。

    馮遠,1952年生于上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導師。其作品多以反映歷史題材和現實生活為主,造型嚴謹生動,生活氣息濃郁,繪畫形式新穎,尤其擅長創作大型史詩性作品和古典詩詞畫意作品。代表作有《秦隸筑城圖》、《星火》、《歷史》、《世紀智者》、《今生來世》、《逐日圖》等。

    記者:馮老師,您好!您創作中國畫有哪些技巧和心得提高?

    馮遠:我的知青經歷決定了我可以擺正個人與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位置。在艱難的環境中,被師長朋友推薦下,才有了上學的機會。畢業后,我留校任教,感覺有責任來回報學校,回報社會。

    作為人物畫家,最直接的責任是表現各種各樣的人物,在人改變自身的過程中,如何來“主宰”自身命運,我憑借奮斗的精力,表達中華民族在百年屈辱下的“交響詩”如:《保衛黃河三部曲》、《星火》等。作為畫家回報社會時,身無長物,就是要把這段歷史通過熱情的方式表現出來,是我對社會能夠做的最基本的回報。藝術不能解決直接的溫飽問題,但是藝術作品能夠涂寫歷史。

    在上世紀80年代,當我畫著這批歷史畫時,我是走在藝術發展的前面。而且我還畫過一張《歷史》的作品,當時畫這件作品時,有人說我把蔣介石畫進去不合適,但是我是用一種歷史的眼光來看到國家和個人的命運,我當時覺得我自己有擔當意識。以后我就開始在創作中做了轉型,反映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如《世紀智者》、《今生來世》、《逐日圖》、《蒼生》、《香格里拉遠眺》等,在完成歷史畫中,我投入的是對歷史的價值判斷和給予對精神理想,對現實生活的表現中,表達了另外一種感情。我沒想到在我的后半生,還能感受到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的好光景,國家的變化之大、之深刻,超乎了我們的想象,我有一種感恩的心態,應該畫這些最普通的人。

    我看到了太多的艱難,下崗職工、弱勢群體。在社會的轉型中,是普通人民付出了代價,付出了犧牲。雖然現在社會還存在許多不如意之處,但也應該看到了它的進步,這個進步是超乎了中國人的預想,也超乎了全世界人的想象。所以我有無限興趣來表現普通人,表現他們的喜怒哀樂,表現他們油鹽醬醋的平凡,以及樸實憨厚的微笑甚至有愚昧的表情。

    在技術上,我首先掌握了中國畫最基本的技巧,然后來表現現代人物。但傳統的水墨已經不夠用了,我們不可能都用線描、大寫意來表現。技術與主題常常會打架。傳統文人畫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屬于沒用功力,完全屬于文人士大夫寓情于樂的功能,那時候完全不受市場的干擾。

    原有的技術不夠用,怎么辦?高等院校在從事人物造型基礎的時候,引進了西方寫實技巧,從此,素描改變了中國人物畫,幾十年的發展讓人物畫優于山水花鳥畫。如何用中國的技法來表現中國的現代人,這是藝術家所要解決的問題。我把我所學到的本領在多大的空間可以恰當的運用,取決于是我才能智慧的高低。不是所有問題都能在我這一代人解決的,而是需要有使命感的幾代人繼續做。去畫一些宏大敘事的作品,為這個時代做一些積累,這才是有意義的。

    記者:中國畫的創作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創造人物性格?

    馮遠:作為人物畫家,了解人、認識人,與人交朋友,并移情到作品中,選擇形象,改造形象,創作新形象是人物畫家必須做的事。它與文學作品、電影戲劇最大的不同是,文學作品通過虛擬的描述讓觀眾想象形象,戲劇電影通過劇場的演出,通過故事情節來塑造形象,而繪畫是通過靜止的畫面來凝聚瞬間的形象。所以人物的結構特征成為最重要的環節。人物的性格形象特征成為人物刻畫的第二要素,然后才是表情特征等。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三要素”。

    放眼望去看很多展覽,里面都是正面的肖像和幾乎千篇一律的神態,這實際不是我們藝術才能的體現,是我們人物畫家缺乏獨特創意和缺乏駕馭人物的才能,以及賦予人物畫對象能力的體現。所以我們常??春芏嗾褂[,卻很少有作品能吸引我們觀看很久。但凡一件作品能吸引你,停留三十秒這件作品便成功了,它需要視覺效果在眾多作品中跳出來,進而讓觀眾讀懂作品表現的內容和可能存在的背后的故事情節。一個好的作品在觀看時先跳躍出來,首先是視覺仰視,其次是精彩的人物造型,再次是人物的豐富性,讓觀眾對其展開豐富的聯系。因此,增強人物的豐富性和藝術家筆下的獨特性成為藝術家揮之不去的一個永久的課題。

    記者:在現代社會中,中國傳統繪畫應該如何發展才能更適應時代、適應社會?

    馮遠:中華文化五千年歷史是無可置疑的,但它在成為巨大精神物質財富的同時,對現代社會的發展也起到了紐帶作用。中國畫需要不斷發展,每一個藝術家作為歷史長河中的一員只能在他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完成一小部分任務。如果藝術作品能像傅抱石、宋文治、亞明以及錢松喦那樣具有獨特,或者在理論建樹上有它的貢獻,這都是了不起的。歷史長河需要無數個成功的藝術家連接起來。

    環顧西方藝術兩百年來的發展,它的整個變化光怪陸離、跌宕起伏遠遠超過了中國美術史平穩的發展。但即使這樣,我仍然認為傳統藝術在今天有三個作用:

    一是我們需要有一批藝術家深入研究傳統藝術,研究各個時期的藝術繪畫,并且用扎實的功夫將其傳承。

    二是用傳統中國畫的部分技巧創新與發展以現實主義精神為主的主流藝術。用傳統的繪畫與平面線條、平面結構透視這種筆墨的方式來表達現實主義的題材,主題內容和對象是變化的,但筆墨技法有跡可尋。這也正是我所走的路。在我的藝術創作中,吸收了西洋的線條,改變了人物造型,用大寫意的山水和花鳥的技法嘗試表達人物的豐富性,形成山水的新面貌。

    三是提取傳統的藝術精華,重新解構,按照現代藝術或者吸收西方現代藝術的理念進行重組。

    在這三條發展方向中,我們更注重繪畫的形式、語言、風格等技巧的創新,包括材料的創新。因為我相信材料的變革必將引發藝術審美的變革。就像當年的洞窟壁畫變成絹帛畫,后來又變成宣紙,以及到今天各種巖彩畫、重彩畫等等。所以今天如果能研發一張紙既能表現水墨寫意的意境,又有油畫布的堅韌、滋潤,這就是一種材料變革,也必將引發一場革新。

    三種風格分別代表三個中國畫的發展方向。我們在縱向了解中國文化的時候,曾經以中國文化的穩定和推陳出新,從內部走出一條創新發展之路,但是我們也同樣可以有效、有選擇的吸取外國藝術來加大中國畫的變革力度,真正形成百花齊放的面貌,并經歷歷史的淘汰,讓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存留下來,成為中國畫現代傳統的一部分。

    記者:您認為中國畫目前存在什么問題?可以用什么辦法緩解中國畫目前的問題?

    馮遠:中國畫數量遠遠高于質量。這個時代有些浮躁,這不僅來自藝術家,也有社會原因,更來自我們加快文化建設的各種功力的心態,這就造成我們大量與政績有關的活動,這本身也沒有什么錯,但是作為現象,如果能夠減少活動,增加一些定力,來認真對待每一件作品是必須要做的。需知這些作品在社會上流傳要遠遠超出我們的自然生命。今天我們應付了社會、應付了市場、應付了他人,多少年以后,這些作品仍始終會在流通領域。我們不缺數量,我們缺的是質量,缺乏足夠虔誠的心態下完成的作品。而質量是在普遍水準提高的基礎上才能產生的那些大師級的作品。

    所以,從從個人來講,藝術家要有一些定力,從社會角度來看,我們要強烈呼吁,加強批評的聲音,這是一種制約與監督。另外,減少活動的量,加強作品的質量,是藝術家要加以警醒和必須掌握的,否則我們不僅浪費了納稅人的錢,也可能侵犯了企業家的贊助,侵犯了藝術家作品的質量,也損害了我們的生命。這是要不得的。

    同時藝術家要讀書,要讀四書五經、經史子集,要關心國家大事,了解社會熱點,藝術家不能僅陶醉于筆墨色彩之中,不能僅滿足自得其樂之中,尤其不能有自我夸張膨脹。很多藝術家很有才氣,但他們忙于應酬,幾年以后這種專業技巧就會被個掏空,知識結構會變得蒼白,對社會的認識會平面化,就很容易陷入畫匠和熟練工之流。

    此外,社會處于轉型期,必然存在許多弊端,但是古今中外,也沒有完全完美的社會,沒有一個絕對好的發展時期,都是在良莠不齊中曲折發展,也因為這一點,歷史中留下的大師總是少數,每個藝術家只能在個人可能的范圍內發揮作用。

    記者:您對目前年輕藝術家有什么建議?

    馮遠: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人之向善,如果藝術家沒有一顆追求真善美的心,又怎能創作出打動觀眾的作品呢?其次,需要經歷一些磨難和歷練,古訓有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所以自覺尋找磨練自己的機會,來考驗自己并實證自己的能力和內心的強大。當我們有了一顆良善的心,有了精湛的技藝以及對世事的洞察和高超的審美眼光,就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記者:你取得藝術成功的訣竅是什么?

    馮遠:只能說我走了一條自己的路。其實沒有什么訣竅,只是非常勤奮,我犧牲了大量的娛樂休閑時間,抓緊畫畫而言。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