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評論:盛世修史的意義不能抹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3-15
    作家二月河最近表達了盛世修史的意見。對此,3月13日的《深圳商報》發表了四篇關于是否要編新《四庫全書》的文化評論。盡管有文章也承認盛世修史是傳統,而且也是不錯的建議,但四篇評論幾乎一邊倒地給予反對,或認為現代大文化背景下不能固守盛世修文的傳統思維,或認為互聯網信息時代沒人需要《四庫全書》,或認為編撰新《四庫全書》嚴重地脫離了當今中國的社會實際,或認為編撰現代《四庫全書》說易行難不如不編的好。然而,筆者實難茍同,恐怕盛世修史的意義想抹殺都抹殺不了吧。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盛世修史確實是傳統,即使二月河沒有這樣的建議,我們國家也有具體做這項工作的部門。只要是縣級以上的黨委、政府、政協都有類似的部門,黨委有黨史編寫部門,政府有史志修撰部門,政協有文史整理部門。雖然他們不一定是在編撰現代《四庫全書》,但都有類似的工作。更有一個事實,在二月河沒有表達盛世修史意見之前,我國就有多家機構在做這項工作。有作者在評論中介紹,北師大某歷史研究中心編撰的《中華大典》,就是“國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被宣傳為“當代永樂大典”,還有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中國出版集團等出版單位也宣稱要打造“當代四庫全書”。

    為什么盛世修史會遭到反對呢?筆者歸納了一下,不外乎如下幾點。一是在互聯網時代,再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編撰現代《四庫全書》,沒有必要,而且編好了也沒有多少人愿意看。二是中國還有上億貧困人口,遠未實現國強民富,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條件仍需著力改善,此時大手筆編修《四庫全書》顯然有些超前。三是現在中國的盛世修文,不應該是再拘泥于編書或寫書,而應激活國人的創意思維,打造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多元文化和文化產品??偠灾?,當下社會并不是“太平盛世”,此時修史或許意在打造政績工程,大有粉飾太平的意思。如果其中真有這樣的意思,是必須加以警惕和清除的,絕不能把修史變成面子工程。

    雖然把目前稱為“盛世”還有爭議,但當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代,而且無論什么理由,都無法抹殺盛世修史的積極意義,因為我們自身的文化資源,如哲學、歷史政治、社會科學、宗教、民風民俗等文化,都亟須進行挖掘、梳理和研究。在現代經濟大發展的過程中,有忽視文化的傾向和行為,比如一些文化遺產被人為損壞。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文化事業也在發展,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也不同程度地發生了變化,在哲學、政治、文學甚至在民風民俗方面都有體現。這些都亟須專門的有識之士和專家進行整理研究。即使這些研究成果沒人看,誰也無法抹殺其研究的意義,因為這些研究成果是留給后人的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當代人不做你好意思讓后人來做嗎?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