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年輕藝術家不宜過早北漂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2-21]
北京雖然機會多,信息豐富,但年輕藝術家并沒有做好準備,沒有一定能得到“機會”的能力。即使偶然得到,也是意義不大的小機會,真正的“大機會”與你是無緣的。因為藝術是個復雜的系統工作,需要長期積累,僅靠一點技術和靈感,是沒有“大機會”的。
另外,北京物價高,租房貴,壓力大,生活環境惡劣,為糊口疲于奔命去做與藝術無關的工作,沒時間練內功,雖然經常在“現場”,但永遠是“圍觀者”,長此以往,年華就被耽誤了。
目前中國藝術市場畸形繁榮,好像是個藝術家就出售作品,其實這是假象,極不正常。試想,在一個文化水平如此低下的社會,難以想象有那么多人“熱愛”藝術。正常的社會,真正能夠銷售藝術作品養活自己的是極少數,大部分一定是業余從事藝術工作的。一旦經濟有問題,藝術市場會最先被重創,那時二三線和年輕的藝術家生活和創作將會難以為繼,不如未雨綢繆,找好定位。
年輕藝術家畢業后不如先到二三線城市呆十年左右。好處是,有正式工作(工作還不賴),可能是中學、中等技校甚至是藝術學院的教師。中國的藝術院校,可說是專業畫院的翻版,教師的課程每學期最多只有9周至11周,剩下的時間都是個人的。這樣的條件下,從容讀書畫畫,依靠網絡獲取信息,蟄伏多年,再來北京,甚至不用來北京,天地就不一樣了。
我們學院一位本科生,前幾年畢業主動選擇去了云南,現在在某藝術學院任教,還分配了畫室,畫畫辦展,忙得不亦樂乎。另外兩位本科生,一個在河南信陽師范,另一個在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分校任教。這樣的例子不少。要是在北京,別說本科畢業,中央美院的碩士博士畢業進大學任教都很困難。
當然,也不排除少數幸運兒,家中有錢,或者一畢業就被市場和學術所青睞,但,這絕不是好事,走不遠。
我是2000年40歲出頭才進京的,發展還算順利。我大學和研究生畢業后在新疆和田和廣州呆過15年,出了不少作品,也經歷了許多磨難。其實我也想早進入北京的,比如考研和研究生畢業時,但機緣不到,都沒成功。如果我年輕時就進京,發展結果很難預料。所以我屬歪打正著類。
我以個人經驗奉勸年輕人,有時,“迂回戰術”相當“有效”。
◎徐唯辛(著名藝術家、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