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秋拍現象
2012年藝術品秋季拍賣可以說已經過半,相比去年藝術品拍賣市場屢創天價的熱火景象,今年的秋拍則顯得寒意逼人。而在這第一輪秋拍的慘淡表現中,當代藝術表現得似乎更加突出,不少當代藝術名家作品集體遇冷,尷尬的流拍場面頻現?!扒锱漠敶囆g崩盤”、“當代藝術推倒重來”的言論一時不絕于耳。當代藝術到底怎么了?本期重慶晨報《藝術周刊》,讓我們一起把目光聚焦到秋季藝術拍賣市場。
表現
大腕作品頻頻流拍
香港蘇富比公司每年的秋拍進行得比較早,規模也較大,被譽為“中國拍賣市場的風向標”。在10月7日進行的香港蘇富比2012秋拍“當代亞洲藝術”專場拍賣中,共上拍作品153件,最終成交111件,流拍42件,成交率為72.55%,總成交額為1.17億港幣,總成交額比去年的2.28億港幣下滑了近一半。本場拍賣中,成交價最高的拍品是張曉剛1993年創作的《天安門1號》,成交價僅為2082萬港元。要知道,在去年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張曉剛的一件作品《生生不息之愛》就以7906萬港元成交,而去年秋拍中,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一號》也以6562萬港元成交。
在今年的蘇富比秋拍中,張曉剛就有《兄弟》、《里和外5號》、《紅嬰》等三件作品流拍,這在往年是不多見的。此外,如曾梵志、蔡國強、岳敏君等人的多件作品也都遭遇流拍。在其他成交的作品中,周春芽的一件2006年創作的《綠狗2號》以218萬港元成交,價位比去年幾乎縮水了一半。
而在內地秋拍市場,10月31日舉行的嘉德秋拍“中國油畫及雕塑”專場,126件拍品最終成交80件,流拍46件,成交率僅為63.49%。本場成交價最高的是陳丹青2001年創作的《國學研究院(附1件油畫稿及16件素描稿)》,成交價僅為2070萬元。不少當代藝術名家風光不再,重點拍品、葉永青1984年創作的《牧羊村的姐妹們》慘遭流拍,專場拍前估價第三、第四的劉野《失去平衡》、羅中立《過河》也都遭遇流拍。
原因
經濟大環境太疲軟?
當代藝術為何在秋拍中表現萎靡?99藝術網CEO楊凱長期從事當代藝術經營,他告訴記者,外部經濟大環境是造成中國當代藝術在市場表現疲軟的主要原因,“全球經濟大環境不好,藝術品消費能力肯定會受影響,整個藝術品市場表現都會相對低迷”。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西沐也認為,當代藝術在國內的收藏群體,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金融等機構里面的財富人群,更容易受到大經濟環境的影響,“當外部經濟大形勢不好時,購買當代藝術品也必然受到影響?!?br/>
雖然今年秋拍表現不好,不過西沐認為,當代藝術的前景還是光明的,“隨著當代藝術市場基礎的不斷夯實和價值認知的不斷推廣,前景是光明的”。楊凱也認為,最多再過兩三年,隨著世界經濟不斷回暖,中國的經濟發展會更好,當代藝術的市場也會越來越好。
在投資市場,價格低是入手的好時機。在藝術品市場,專家也建議,現在可以關注當代藝術。楊凱就認為,現在正是入手當代藝術的好時機,“同樣的價格,以前只能買一張作品,現在可能買兩張。當然,前提是要多看多學習?!?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