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地方政府出資藝術家捐作品 書畫界興起"建館熱"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11-08
      近年來,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空前火爆,國內掀起了一場書畫領域的“建館熱”,各種美術館、藝術中心等陳列機構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其中,以當代書畫家命名的“名人美術館”更是增勢迅猛。就在一個月前,以著名油畫家、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張華清及其夫人李華英命名的美術館剛剛在江蘇周莊畫家村開館。據記者統計,目前開設個人美術館的江蘇在世書畫家已有數十位之多。

      現象:書畫家紛紛“冠名開館”

      以書畫家本人命名的美術館,在江蘇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

      2004年,山水畫家盧星堂的個人藝術館落戶家鄉張家港;2006年,著名工筆花鳥畫家喻繼高的個人藝術館在家鄉徐州奠基,同年11月,以江蘇省美協副主席、著名畫家朱葵命名的中國畫藝術館在其家鄉江西婺源開館;2008年,以丹青猿猴聞名畫壇的徐培晨在馬鞍山開設個人藝術館……最近10年,江蘇美術界已有數十位在世書畫家開設了個人美術館、藝術館,同樣的現象在國內更是不勝枚舉。

      美術評論家、藝術推廣人紀太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回望過去,以書畫名家本人命名的美術館或陳列機構,大多是在藝術家去世后,由其生活地或家鄉政府出資興建,比如南京的徐悲鴻紀念館、傅抱石紀念館等。而進入新世紀以來,以在世書畫家命名的“名人美術館”開始蓬勃興起,展館的選址地點也進一步擴展,不再局限在藝術家生活地或出生地。

      分析:“文化招商”瞄準書畫名家

      紀太年表示,“名人美術館”建設熱潮的興起,主要源于各地政府打造“文化名片”的發展需求,其建館模式也大致相同:由地方政府提供展館場地,并負責日常的運營維護;藝術家只需捐贈自己的書畫作品,作為美術館的館藏陳列內容。捐贈作品只能用于藝術館的展示陳列,不可交易流通。

      以展館規模和館藏資源來看,位于馬鞍山市朱然文化公園內的徐培晨藝術館,是“名人美術館”中運作較為成功的一個案例。該館由兩幢仿漢風格的古式建筑組成,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主館陳列有200余幅徐培晨不同時期的代表作,以及個人收藏的百余幅古今名家書畫作品和104枚漢??;附館則是“文物館”,展示了畫家收藏的數百塊秦漢畫像磚和數十件漢唐陶俑。

      紀太年表示,地方政府選擇與書畫名家“聯姻”,主要目的是為當地打造文化景點或文化街區集聚文化資源,像近期落戶周莊的張華清、李華英美術館,就是當地打造周莊畫家村名家畫廊的“藝術招商”成果。而對書畫家來說,通過捐贈作品換來自身的藝術推廣,自然也是樂意為之。

      建議:開門辦展別搞“封閉陳列”

      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名人美術館”建設熱潮背后也存在不少問題。和公辦博物館、美術館相比,“名人美術館”的館藏資源完全依賴于藝術家的捐贈,由于展品有限,絕大多數展館一年到頭掛的都是同樣的作品。一成不變的展陳內容,讓很多美術館變成了冷清的陳列室,時間久了漸漸無人問津。

      紀太年認為,“名人美術館”需要調整運營理念,不能將非“冠名藝術家”的作品一概拒之門外,而是應該充分利用展示空間策劃展覽,比如邀請其他流派的藝術家參展,舉辦帶有對比、交流性質的學術展覽,讓觀眾保持新鮮感。他還建議,“名人美術館”除了介紹藝術家的作品、生平和成就之外,還應該系統地研究書畫家的藝術風格、創作成果等,打造學術層面的理論研究平臺。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