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評:促進文物回流亟需完善的法律體系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11-06
      近日,英國邦瀚斯拍賣行公告稱,將拍賣兩件圓明園流失文物。該消息發布后,引發中國公眾的高度關注。11月3日,該拍賣行表示,這兩件玉雕藝術品的持有者決定收回這兩件藏品,不再參與拍賣。業內人士指出,對越來越頻繁的國外拍賣行炒作中國文物行為,應予以警醒。利用國人對流失文物的情感,一些文物價格遭到哄抬。即便是最終未被拍賣,其價格也在炒作中得到了抬升。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文物在境外拍賣市場上的價格暴漲,以及中國買家出巨資拍得中國文物的新聞屢見報端。2010年11月,英國一家拍賣行將一個估價80萬英鎊至120萬英鎊之間的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以5160萬英鎊(約5.5億人民幣)的天價成交。英國媒體稱,中國人正不惜代價買回失去的文化遺產。其實,英國媒體的評論既指向某種事實,也是可謂陷阱。

      由于近一兩百年那段屈辱歷史,在很多國人眼里,文物并不是一件件簡單器物,往往還夾雜著民族情感和民族尊嚴。所以,對一些人而言,文物除經濟和文物價值以外,還有一種特殊價值。這種價值判斷本來無可厚非,但一旦進入文物交易市場,便成為炒家可資利用的資源。這也使得境外文物回歸的代價變得極其高昂。

      事實上,各個國家都在想辦法促進本國文物回流。從媒體公開報道看,中國每年都有大量文物通過各種渠道流失出去,卻鮮有文物回歸國內。有業內人士推測,國內一年流失的文物甚至相當于一座故宮。對此狀況有各種解讀和對策建議,最核心的在于,國內文物保護和交易缺乏法治規范?!段奈锓ā飞踔帘环Q為是一部“架空的法律”,沒有嚴格實施,也保護不了文物。

      如果嚴格按照《文物法》,文物市場的很多行為都違法。比如,如果市場上的文物是真的,其來源往往經不起推敲,依照《文物法》的界定很多肯定是違法的。如果是假的又涉嫌欺詐。由于中國不承認境外拍賣中國文物的合法性,國內買家在境外拍得中國文物,嚴格來講也不合法。換句話說,如果嚴格執法,目前境外文物唯一有效的回流途徑都可能被堵死。從現實的角度看,對文物市場大量的非法行為,法律已到了無能為力的地步。所以很多人主張在尊重現實的基礎上,修改法律,并嚴格執行。

      這種修改其實也應包含對境外市場拍賣中國文物的規范。這是國內法的一種效力延伸。權利是法律的基礎,很多文物外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國內無法得到合法性確認。沒有確權,在境外也會碰壁,2009年中國通過司法途徑追索“獸首”,便因為“無法確權”而被駁回。所以,要對國內和海外流失的文物確權,國家就得承認個人對文物的合法持有,民間持有文物總比流失海外好;海外的要國家確權,確權后未經國家授權,不得拍賣,一旦拍賣,不管哪國的買家、賣家、拍賣行都觸犯中國法律,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都會被追究。隨著國力提升,這種國內法的境外效力必須引起重視。法治是國際通行規則,依靠完善的法律體系才能真正持久地促進文物回流,減少天價回購被人利用的情況發生。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