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談鑒寶節目:不能確保專家百分之百是對的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11-01]
有“文字鬼才”之稱的作家馬伯庸前天下午攜新作《古董局中局》在北京簽售。談到電視鑒寶節目“砸”東西,他說,古董鑒定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不可能確保這些專家百分之百是對的,萬一錯了很可惜。
他是生于1980年的“親王閣下”,愛刷微博,有48萬多粉絲;網絡上他以講笑話、段子、吐槽聞名,生活中他是一名外企職員;他的寫作領域廣泛,曾獲得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和人民文學獎散文獎……他的筆名是馬伯庸,取“中正品和,老氣橫秋”之意,日前他攜新作《古董局中局》在北京簽售。
《古董局中局》是一部關于古董鑒定、收藏、造假、設局的百科全書式小說。馬伯庸不愧為講故事高手,除了“情節永遠出乎意料”、“包袱抖得特別好”之外,書中各種專業的古董鑒寶、造假知識,也令網友大開眼界,如“掌眼”、“斗口”、“煮玉出灰”、“提油”、“沁色”、“坑銹”、“蒲紋”、“蚯蚓走泥紋”……
馬伯庸本人是個古董迷。因為他對歷史感興趣,所以很早就關注古董。平時,他會刻意搜集一些相關的書籍論文,也時常去潘家園這類古董市場轉轉,跟那里的人聊天,聽聽八卦掌故,把好玩的記下來。接觸多了,慢慢也就有了基本的常識。
在馬伯庸看來,“造假”和“掌眼”是藏古界永恒的主題。他表示,和很多人一樣,自己也曾經認為古董市場假貨很多,而且假貨很難分辨。實際上不是這樣。古董市場95%都是假貨,但這其中,連專家都分辨不出的真正高仿品,所占的比例不高,大部分還是粗制濫造的東西。這些東西騙的不是專門收藏古董的人,而是“咱們這樣的普通人”。
但是他也坦言自己對古董的知識是自學的,也沒有接觸過高端的收藏界。曾有人想找自己鑒定,馬伯庸對他說:“我不能害了你,我的水平遠遠不如那些職業搞收藏的人。如果我能鑒定,那我就不是馬伯庸,而是馬未都了?!?br/>
談到王剛主持的一檔曾引發爭議的電視節目,馬伯庸認為,這個節目形式很好,有點像《百家講壇》,把鑒定過程擺在臺面上,不再是幾個專家坐在會議室里鑒定完了發公告。但是這個節目唯一可惜的就是“砸”,他認為,古董鑒定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不可能確保這些專家百分之百是對的?!翱赡?9個是對的,就這一件是錯的,那砸了就很可惜,有點心疼”。他說。
談到未來的寫作計劃,馬伯庸說,《古董局中局》第二部會寫《清明上河圖》。第三部可能寫瓷器,第四部可能寫木器,這些還沒定,但肯定是按照一個古董類別來寫。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