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圖景 50—70年代寫生”展在798久畫廊開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10-29]
2012年10月28日下午,《回望·反思·重讀經典》 第十六回展“生活圖景 50—70年代寫生”展在798久畫廊開幕。此次展覽邀請了六位在藝術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老藝術家:張文新、汪誠一、全山石、袁運甫、潘世勛、蘇高禮。
本次展出的42幅寫生作品,是50—70年代的社會縮影和生活圖景。在那個社會政治劇變的時代,藝術家不得已地被卷入政治主題創作洪流,然而在那樣一個不自由的時代,仍有一批藝術家真摯地追求自由繪畫的獨立性。張文新、汪誠一、全山石、袁運甫、潘世勛、蘇高禮六位藝術家就是其中的典范,他們視藝術為生命、為信仰,背著畫箱去農村畫鄉情,去工地畫小人物,去邊疆畫少數民族。這些鮮活、原始的生活圖景更能激發他們對自由藝術的追尋。
他們的寫生直面真的自然和人生,在此情此景中,與純真的景致和活生生的物象博弈,苦苦追尋千變萬化的光影。在有限的藝術空間內,他們用寫生破除藝術為政治服務的教條:用變幻的外光背離“紅光亮”;用尋常人家的小人物回避雄霸畫壇的典型英雄形象;用平淡天真的生活取代戲劇性的場景;用小畫幅替代宏大敘事的大場面。通過寫生,他們再次找到藝術的獨立精神,挽回繪畫的尊嚴。
在大變革時代,老一輩藝術家通過寫生追尋生活的真實,藝術的真實與社會的真實,通過寫生記錄時代與社會。如今還有多少人在寫生?還有多少人會寫生?臨場寫生帶來的現場感、鮮活感和生動感在當代早已缺失。久畫廊這次“生活圖景 50—70年代寫生”展,不僅僅展示寫生,也力圖客觀、真實、全面地反映當時的社會文化藝術情境,讓大家看見歷史,看見時代,看見現場,看到前輩們在艱苦繪畫條件下對“寫生”的堅持,看到真實繪畫的生動面貌。
據悉,久畫廊的系列藝術回顧展《回望·反思·重讀經典》將繼續進行下去。因為社會進步的迅猛發展,容易使我們忽視了對藝術發展的全面性認知和了解。今天,久畫廊通過系列歷史經典繪畫展,對我們透過歷史中的重重迷霧,具體表達老一代藝術家的真實所思、所想、所為,并以此來揭示藝術與生活、社會的真實距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久畫廊的展覽中,不僅關注到藝術大師們的大型創作,也注重展示他們平日的習作和寫生作品,為我們講述那一段真實的藝術歷史。
久畫廊是以展示中國經典現代藝術為主要特征的藝術機構,畫廊自 2007 年創建以來,舉辦了大量以50—80年代為主題的中國藝術專題性展覽。為反思今天藝術價值標準缺失的現狀,久畫廊在2007年創辦伊始就推出了系列藝術回顧展《回望·反思·重讀經典》。久畫廊藝術總監袁加、靳軍走訪了幾十位相關藝術家,并對每位藝術家進行深度學術訪談。在已舉辦的十五回專題展中,積累了幾十萬字的視聽文字資料,形成了由藝術家直接口述歷史的珍貴史料。透過大量的、多視角的、多層面的藝術創作成果來展示我們關于藝術與社會、藝術與政治、藝術與民族、藝術與文化傳統、藝術與自身發展規律的基本認識,引起藝術界、文化界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與高度評價。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