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臺山民間“佛教壁畫”神案畫面臨失傳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10-15]
山西五臺山壁畫是中國現存佛寺壁畫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中國藝術史和佛教史上都占有極重要的地位。然而,流傳于民間的“佛教壁畫”神案畫卻面臨著后繼無人、幾近失傳的困境。
“沒有年輕人愿意繼承這一技藝,千萬不能讓神案畫在我這一代絕跡?!弊鳛槲迮_縣唯一的老神案畫師,65歲的王三印深感憂慮。14日,記者目睹了王老的神案畫作品,釋迦牟尼像在他的筆下神態安詳。
在中國佛教名山五臺山的西南方、不到百里的五臺縣,當地村民千年以來一直保留著濃厚的宗教情結,幾乎每戶村民都在家里設有神案。神案畫均都由當地民間畫師繪制,被稱為民間佛教“壁畫”。
神案畫要在一塊白色棉布上作畫,棉布網眼密布,需進行處理后才能著色。繪畫技法為工筆重彩,其繪畫主題取材于佛教故事,畫面夸張、立體、生動的渲染方式與藏傳佛教中的唐卡非常相似。
“同為佛教繪畫藝術,唐卡的藝術形式已名揚海內外,而神案畫卻無人知曉,甚至人才斷代,這讓五臺神案畫這門民間藝術的處境更加堪憂?!泵棵空f起這些,王老總是憂心忡忡。
“新中國成立以前,五臺縣還有為數不少的民間彩繪師及神案畫師。(上世紀)80年代,可以稱得上是‘丹青妙手’的神案畫師還有三四人,我現在的最大心愿就是可以找到徒弟繼承這一技藝”,王三印說。
五臺縣文化館館長、縣非遺辦公室主任楊俊康告訴記者,因五臺神案畫藝術的文化價值不好定位、歷史起源也沒有進行過專門的考證,這一民間藝術還未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現代多元文化沖擊之下,沒有政府部門的保護,五臺神案畫藝術的命運便更加多舛。目前王三印正在收集保留下來的神案畫以及畫技,期望以此方式增強五臺神案畫藝術的生命力。
出于現實的因素,當地許多年輕人更傾向于到大城市打工,即使愿意繼承傳統佛教繪畫藝術的年輕一代也選擇了研究五臺山壁畫。王老可以做的也只是讓兒子跟著自己學手藝,但不久前,兒子也到天津去打工了。
“或許在這些年輕人看來,豐富多彩的都市生活、更有發展的五臺山壁畫藝術,比神案畫更有吸引力?!蓖跞o奈地說。(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