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陶”激活百年土陶罐 老藝人表不滿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10-15]
68歲的吳根法是湯溪鎮上有名的制陶手藝人,祖祖輩輩都是制陶的。
他對陶罐的感情就像親情一樣,已經融入了血脈之中。
但再深的感情,也抵擋不了陶罐的沒落。
傳統的陶罐日漸無人問津,吳根法大半年都清閑著。如何給做了一輩子的陶罐找個好歸宿,是吳根法的一塊心病。
困境:做了一輩子的陶罐,現在乏人問津
吳根法的老家在湖北。幾百年前,吳家人就是當地出名的陶罐手藝人。清末,他的祖輩逃難到了金華,除了簡陋的生活用具,他們帶上了全部的陶罐燒制器具。
因為在湯溪鎮下新宅村附近找到了燒制陶罐的“觀音土”,他們把家安在了這里。
吳根法繼承了制陶世家的手藝。用陶罐燒的水,水質純正;用陶壺裝的水,清涼甘甜,而且四五天都不會餿。最紅火的時候,吳家的陶罐窯每天都運作,燒制的陶罐遍布附近村莊。
然而,這樣的好日子沒有持續很久,隨著電熱水壺、水瓶的普及,陶罐開始遭到冷落。
“別說城里,就是農村也家家用上電熱水壺了?!?br/>
今年,老吳只開了5次窯,一批做350只陶罐。只有天熱時,才有周邊小店的老主顧上門來進貨。
“陶罐便宜的15元,貴點的30元,夫妻兩人一年只能賺兩三萬元?!崩蠀堑娜兆舆^得緊巴巴。
現在,聽廣播、散步,成了這個陶罐手藝人每天的固定活動項目。事實上,每年的一大半時間里,他都這樣悠閑。
值得欣慰的是,做了近60年的陶罐,他的手藝得到了認可。2009年,老吳獲得了首批“浙江省優秀民間文藝人才”的稱號。同時,他的制陶技術,也入選為婺城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堅守:婺州窯、磚雕發來邀請,他拒絕了
這份手藝怎么堅持下去?
老吳的心底有一個最傳統的想法:“希望兒子、女兒一起接手合作,繼續用傳統的方法燒陶器?!?br/>
但這顯然行不通。老吳的兒子十幾歲就會制陶。然而現在,他的工作是在工地上做管理。
“燒陶又累,賺得又少?!彼@樣抱怨道,即使老爸天天盼著他回來搭把手,他也匆匆趕到下一個工地。
如何堅持傳統的手藝,同時又讓自己衣食無憂,這些都困擾著吳根法。
上個月,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婺州窯傳承人陳新華為老吳拉了一筆婺州窯的生意。
“沙畈那里有人到我這買婺州窯,用來裝菜油的,我推薦給了老吳做?!标愋氯A很了解老吳,也知道他經濟窘迫。他為老吳畫了圖紙,用婺州窯的手法生產這批桶罐。
在陳新華看來,老吳改行做婺州窯不失為一種出路。他曾多次和老吳提起,讓他學習做婺州窯,學會磁化、新配方等手藝。
但老吳一句話頂了回去:“婺州窯是瓷器,我做的是陶器?!?br/>
東陽的磚雕廠也上門找過老吳,希望他來東陽燒制磚雕。磚雕燒制和老吳原本的工藝有很多類似,燒制的窯口完全相同、手藝相近。另外,磚雕現在很火,市場前景比水壺廣多了。
然而這份邀請也被老吳拒絕了:“年紀大了,跑不動了?!?br/>
出路:女兒改良后,陶罐身價翻了20倍
從今年初開始,老吳的大女兒吳月芳開始改良陶制水壺。
吳月芳是個雕刻藝術家,在深圳闖蕩多年后回到金華定居。她開始以自己的藝術眼光審視自家生產的陶罐。
“我負責做嘴和把手,再往上面增添其他的想法?!眳窃路几倪M后,水壺的形態立體、輕巧了起來,頗具藝術姿態。
在今年5月的義博會上,她和父親合作的一件陶制水壺作品獲得了工藝美術的銅獎。
吳月芳把這些加工后的水壺定價為360元一只,價格翻了好幾番。但目前還沒打開銷路。
吳根法對女兒的創新并不滿意。在那次義博會上發生的一幕很能說明吳根法的態度:
一位客人見到新奇造型的水壺正準備掏錢買,老吳趁女兒不在,拉住他說:“這種東西又貴又不好看,有什么好買的。我有更大更好的,只要30元錢?!?br/>
吳月芳對此很無奈。
昨天,吳月芳帶著兩個改良水壺參加了省里的一個工藝美術展覽。
雖然對女兒的創新手法一直詬病很多,老吳對這次展覽還是寄予厚望,“希望能獲獎,名氣做大點?!?br/>
對老吳來說,雖然不太情愿,但這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