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潘公凱:中國美術現代性主要體現在藝術家"自覺"上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9-26
      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張中江)“中國現代美術之路”新書出版暨課題成果發布會24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

      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由國家近現代美術研究中心、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共同主辦的“中國現代美術之路”課題成果發布會暨學術研討會,于9月24日至25日在中國美術館召開,引發了諸多專家學者對于中國美術現代性研究的新一輪關注與討論熱潮。

      在24日的課題成果新書發布會上,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專著《中國現代美術之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大主義”與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現代性與中國文化自主性》、《自覺與中國現代性的探尋》三本論文集,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代美術之路圖鑒》正式面世。

      據介紹,由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美術理論家與藝術家潘公凱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國現代美術之路》學術課題,對于中國近代以來的美術歷程及其中涌現的諸多問題進行了系統回顧和梳理,給20 世紀中國美術做出了明確的現代性定位,實現了為中國現代美術正名的學術目標。

      在潘公凱及其課題組看來,中國美術的現代性主要體現在藝術家對20世紀中國特定的社會矛盾、民族危機和精神文化氛圍以創造性的藝術形式加以應對的“自覺”上,藝術家對中國現代情境的“自覺”,就是傳統與現代的分界點。該課題將這種“自覺”看成是傳統向現代轉型的標志。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對20世紀中國現代美術作系統的梳理,并把“傳統主義”、“融合主義”、“大眾主義”和“西方主義”策略下的實踐,理解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美術形態。

      該課題將“定位”和“正名”,視作20 世紀中國美術研究最基本的問題。定位,即在合適的框架中明確20 世紀中國美術的位置與性質;正名,即要對其作用和意義給予恰當和公允的評價。定位和正名的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20 世紀中國美術研究就只能游離于全球性話語之外,最多只能作為西方現代性的邊緣例證和多元點綴,成為中心的外圍以及普遍性之下的特殊性。在這當中,正名是尤為關鍵的問題,名不正則言不順。為在21 世紀能夠真正走出中國的風格氣派并貢獻于世界,課題致力于探索現代性情境中的百年中國美術如何擺正自身位置,確立自己在世界的現代美術演進中的地位。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