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評:鑒寶節目要娛樂,也該更專業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8-22
      北京電視臺收藏鑒寶類專欄節目《天下收藏》,因某“專家”高調指責王剛所砸毀的“大多為真品”,而引發軒然大波。北京市文物局2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稱,經市文物鑒定委員會4位專家重新認定,被砸的40件藏品都是現代仿品。

      鑒寶節目本身,說到底是一檔娛樂休閑節目,而不是一檔學術節目,太“認真”其實不免有些過于“入戲”,但既然一不小心陷進爭議漩渦,那么,稍稍較較真,也是必要的。

      首先,既然是鑒寶類節目,專家的權威性就必須得到保證。這類節目的“始祖”、始于1979年的英國BBC《古董路演》,迄今該專欄共出現過30名古董專家,他們都是該收藏領域內的專業人士和佼佼者,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和話語權。與之相比,國內一些鑒寶欄目的專家組,“成色”顯然要低得多,且這成色低得多的專家,還要經常充當“萬寶全書”,玩玉的談青銅器,一個玩字畫的談青花瓷。

      專家權威性不足,專業性“注水”,與之相對應的挑戰也就顯得等而下之。此次跳出來質疑的“專家”,不久前便曾鬧出把“明成祖御用青花瓷熱水瓶”當“真品”的笑話,這樣的“學術挑戰”,顯然只具備娛樂價值。

      另外,鑒寶類節目應以“存真”為主?!豆哦费荨凡コ鲋两?3年,只砸過1個瓷瓶(還是調動情緒安排的小噱頭),按照節目策劃人的思路,那些“低價值贗品”雖不免在鑒寶現場屢屢出現,但幾乎不可能有機會在正式節目中播出,除非這個“低價值贗品”本身或其收藏過程,有值得一提的背景故事、曲折情節等。

      其實娛樂節目就是娛樂節目,即使以“砸東西”這個責難最多的焦點論,格調高不高是一回事,上綱上線卻并無道理——這些送來過眼的藏品都是私人財產,上節目前簽署過有法律效力的免責聲明,鑒定結果出爐前還有返回退出的機會,這種情況下即便被砸的是“真家伙”,也還是愿打愿挨的事,與看客們何干?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