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品交易潛規則:偷逃稅長期存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7-30]
今年4月,國內兩家頂級藝術品運輸公司IFAS和諾亞被調查,在中國藝術品市場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民生品牌總經理何炬星被拘留,4.3億天價《砥柱銘》買家王耀輝被要求協助調查。近日又有報道稱藝術家曾梵志因涉嫌在拍賣會上托舉自己的作品被調查……這是一場涉及藝術家、收藏家、拍賣行、經紀人、藝術推手、金融資本等領域的全面市場震蕩,其原因只有一個:海關查稅。查稅風暴揭開的,是中國藝術品交易中長期存在的偷漏稅現象。
海關突襲直指行業潛規則
此次海關查稅被業內稱作“突襲”,年初剛將藝術品關稅從12%降為6%,緊接著就發動了急風驟雨式的查稅行動,而且是秋后算賬型的“追索式執法”。
首當其沖的是當代藝術。在北京798,一位畫廊負責人向記者坦承,自己的畫廊,還有幾位客戶,都有進口當代藝術品被海關扣押,圈內達成的默契是,最近暫停批量進口。
國內營業額居前三甲的北京一家拍賣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海外回流文物占市場拍品的30%上下,但交易額已接近50%,征稅風暴帶來的入境難已給海外文物征集帶來不小的壓力。
藏加網CEO彭曉陽曾做過10年外貿生意,他告訴記者,藝術品入關需繳納6%的關稅和17%的增值稅,因為完稅價格要包含成本、運費和保費三部分,因此實際繳納綜合稅率在24%左右,也就是說一件10萬元的藝術品入關要交納2.4萬元左右的稅。
在網絡上,有人整理了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品進口關稅:中國香港、加拿大、新西蘭、韓國、白俄羅斯等是零關稅,摩納哥1.25%,日本和英國預收5%的營業稅、消費稅或增值稅……
“平心而論,關稅6%接近國際慣例,但我們的綜合稅率太高,個人帶藝術品入境的稅率達24%,如果是企業,每年再交5%的營業稅和25%的企業所得稅,這使得我們的藝術品進口稅率處于亞太地區峰值?!北本┊嬂葏f會秘書長董夢陽(微博)說。
與高關稅相伴的,是偷逃稅“潛規則”長期存在。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聯合國公布的從香港進口到中國內地的藝術品總額為1270萬歐元,但內地的統計僅為170萬歐元。
查稅,撕開了藝術品市場的一個小口子,但公眾卻由此窺見行業內大量存在的灰色地帶。
稅的杠桿撬動了什么
查稅風暴造成文物回流受阻遏,這是目前拍賣界最受關注的問題。
古董類藝術品入境只需繳納關稅不需繳納增值稅,因此稅負遠低于當代藝術類,但最近的查稅行動動搖了執行多年的“打火漆”政策,造成了業內對文物回流信心不足。
彭曉陽說,根據規定,珍貴文物禁止出境,那么海外文物如果要入境進行展覽或交易,就會擔心進得來出不去。為鼓勵海外文物回流,國家實行“打火漆”政策,即文物入境后送到文物部門鑒定后打上火漆,半年內展覽完畢或沒有交易成功,可以重新出境,不征關稅。但事實上交易是否成功,文物是否重新出境,海關并不過問?,F在由“放任”變成了嚴查,無疑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心理沖擊。
海外文物回流受阻,令拍賣業今年的形勢雪上加霜。資深拍賣師季濤(微博)說:“拍賣場同樣喜新厭舊?;亓魑奈锟傮w上品相好,進價低,利潤空間大,看著新鮮討喜;而國內已沒有多少好貨可挖掘,‘老貨’炒來炒去大家也容易看厭。道理很簡單,頭兩年1000萬拍出的文物,沒誰愿意現在花4000萬買進,容易被圈內人看作冤大頭?!币虼?,回流文物既是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金娃娃”,也是保利、嘉德等幾家大拍賣行角力的主要戰場。季濤告訴記者,因為宏觀經濟低迷,今年春拍總成交額幾乎是在去年同期的基礎上被“腰斬”,如果再擰緊海外回流的水龍頭,今年秋拍大家的日子會很難過。
此外,香港藝術品交易是否會借機重新崛起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近年來內地藝術品市場高歌猛進,風頭早已蓋過了香港,然而香港憑借零關稅和高效便捷的服務,仍然是亞洲藝術品市場的重鎮。如今,許多交易機構開始在香港建倉,大量海外文物在香港匯聚,尤其是古董交易方面,香港將進一步強化對內地的優勢,市場的天平開始向對內地不利的方向傾斜。就在7月5日,嘉德拍賣宣布在香港成立分公司,并于10月舉行秋拍。
查稅還是減稅引發激辯
今年5月7日,在“北京文物藝術品交易產業發展座談會”上,拍賣業向海關發難,稱將中國海外回流藝術品視為海外進口工藝品和奢侈品并不恰當。海外回流文物藏品的關稅、運輸和保費,以及綜合交易成本較高,使得內地拍賣企業與香港佳士得、蘇富比等相比明顯處于劣勢。中國藝術品市場大而不強,企業在與國際競爭中較為脆弱,如果回流文物繳納高額關稅,那么企業的競爭力將蕩然無存。
一位拍賣行工作人員對記者說,藝術品交易總體上是一個無害市場,對個人來說,規范的交易可以使資產保值增值;對國家來說,則是宏觀經濟的蓄水池。況且,現在全國拍賣業每年成交額不過四五百億,仍處于需要扶持的成長期。
然而北京《鑒寶》雜志總編王健卻反對這種觀點,“請先給我一個藝術品交易減稅的理由,因為實體經濟的稅率并不比它更低?!彼f,“藝術品交易只是財富的轉移,資金進入后就沉淀了,不再創造新價值,如果這樣還享受低稅率,對實體經濟更不公平?!痹谒磥?,拍賣行的名義傭金為成交額的25%,堪稱暴利,2010年拍賣業人均創稅額超過26萬元,把證券業和銀行業遠遠甩在后面。他說:“保時捷911跑車的稅率是82%,勞力士手表的稅率是47%,蘭蔻香水的稅率是57%,藝術品繳24%的稅高么?”
“我一直呼吁用稅收的手段打擊假拍和拍假?!敝袊奈锖谄盗械淖髡?、文化學者吳樹說,“吳冠中生前曾告訴我,某一場他的專場拍賣會全是假貨,而藏家蘇羅敏花253萬元拍下署名為吳冠中的《池塘》,經吳冠中本人鑒定為假,卻在法庭上輸了官司。如果嚴格稅法,追稅加罰款足以讓那些自拍自買、知假拍假、哄抬價格、欺詐洗錢者血本無歸。查稅本身就是規范市場的手段,做生意交稅天經地義,現在的市場對違法者太縱容,對守法者又太苛刻?!?br/>
肩挑手提建不成國際交易中心
查稅門能否真的堵上關稅漏洞?事情顯然沒那么簡單。
有人在網上整理了高價低報、轉關進口等多種方法,但最常見也最難以防范的則是個人攜帶入境。根據規定,旅客攜帶自用物品,價值在5000元以下的,在入境時免征稅款。對玉石、字畫等小件藝術品,完全可以隨身攜帶,即使被查到,也可以說是工藝品或謊報一個很低的價格,更何況海關不可能對每一位入境者嚴防死守。
“如今中國占了全球藝術品交易份額的42%,幾乎相當于第二名美國和第三名英國的總和,迅速壯大的藝術品交易市場,該到了告別野蠻生長期的時候了?!备蕦W軍說,“肩扛手提,建不成世界藝術品交易中心,我們現在是‘中國藝術品’交易重鎮,以后還要成為‘全球藝術品’交易重鎮;現在我們關注文物回流,今后還要推進文化輸出,這都是建設文化強國無法回避的問題。因此,比打擊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個健康有序持續發展的市場?!?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