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春拍瓷雜:大浪淘沙水落石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7-06]
春拍已全面接近尾聲,藝術品市場正如預期所言,在成交額上全面下滑。而作為春拍主角之一,各大拍賣行卻紛紛對今年的春拍給予了肯定。認為今年春拍成績下滑,是藝術品市場回歸常態,走向規范。瓷雜作為藝術品市場中相對成熟的部分,它在今年春拍中的各種改變和表現,正代表著藝術市場正在發生的變化以及趨勢。從今年春拍中瓷雜版塊在拍品征集、專場設置,以及拍賣中與買家表現出的互動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市場正在向著“常態、理性和專業”發展。
縮水凸顯中流砥柱
首先從數據上來看,瓷雜版塊的表現隨著藝術品大市場水落船低,成交額有所下滑。香港蘇富比(微博)瓷雜版塊今年的成交額7.72億港元,與去年的9.62億港元相比,下滑20%。北京東正的成交額也從去年的將近3個億下滑為1.6億,減少了將近一半。藝術品投資專家梁曉新稱“春拍瓷雜版塊整體縮水較嚴重,大部分中低檔官窯瓷器價格跌幅極大,約在30%左右?!?br/>
相較于萎靡的總成交額,那些拍出天價的單價成交額,仍然叫人興奮不已。首先是蘇富比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以2億786萬港元天價成交,不僅拍出了今年瓷雜的最高價,并且刷新了宋瓷的世界拍賣紀錄;接著是“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龍圖高足盌”以1億1270萬港元的高價成交,突破了近兩倍的估價;北京保利的“清乾隆白玉交龍紐八徴耄念之寶璽”以69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北京華辰的“元青花魚藻紋折沿盤”拍出了6888萬元的高價;北京翰海的一件“清雍正五彩山水人物筆筒”拍得3450萬元的高價。
這些高價數據,讓我們看到藝術品市場并沒有如藏家所擔心的那樣,走向崩潰,尤其是“只能漲不會跌”的古玩瓷雜,藏家和資金都在。而是經過高漲之后,市場大潮“水落石出”,在這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拍賣行和買家都被出落的更加完備。就像北京華辰拍賣(微博)董事長甘學軍在采訪中所說“拍賣行的從業形態從之前的一味宣傳到現在的更重品質,從做生意到做文化,拍賣行在走上正規和理性”。
精品、多元齊上陣
在拍賣會后的采訪中,北京東正拍賣董事長兼總經理鄭建生表示,今年春拍市場上,各拍行的拍品是有史以來看到過的“保真度”最高的一次。而各拍賣行在前期宣傳中紛紛也表示今年在拍品上重質不重量,在專場設置上以學術化和精品化為主要的兩大方向。
學術性專場是今年春拍的一大特色,比如保利古董夜場的三大專場,“大明o格古”是續2011秋拍專場之后,對明代古玩的學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的繼續挖掘;“耄念八徴——乾隆帝八旬圣壽寶璽與御賞珍玩”則將乾隆八十大壽為自己制作的御用器物搜集起來,包括玉璽、瓷器和漆器等,呈現國內首個乾隆專題。從拍賣結果來看,這些有著明確主題的專場,成績斐然,三個夜場共成交5.1億元,成交比率超過90%。
名人舊藏專場,也是精品薈萃之處,而且由于其藏品的流傳有序,往往受到買家的追捧。各拍行都廣推名人舊藏專場,蘇富比“玫茵堂珍藏”專場、佳士得“華彩熠然:文德爾伉儷珍藏掐絲琺瑯器”、嘉德“翦淞閣o文房寶玩專場”、翰?!肮鍖毺貌卣淦芳睂觥@些專場的拍品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高價拍品,位居2012春拍瓷雜TOP10的拍品便多為名家舊藏。
學術性專場和精品專場是在市場大環境的主導下,拍賣行對以往專場的精品化。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各拍行在拍品數量上縮減來應對經濟不景氣。而另外,賣家惜售也造成了今春拍品數量的減少,各大拍賣行老總都表示藏家惜售,造成了今年春拍征集難度的加大,一來,今春的藝術品市場處在整個回調探底的過程中,二來因為市場資金短缺的原因,賣家認為現在不是出手的時候。而拍品數量上的縮減也是造成成交額下降的原因,
除了專場設置上更加精準之外,廣推新門類和另類門類挖掘市場洼地也是今年春拍的一大特色。比如保利推出的鼻煙壺專場,北京翰海則將天珠作為一個單獨的專場進行拍賣,,都是從日前古董市場中的新興熱點入手,成績也表現不俗。天珠專場創下6640.100萬元的成交價。今春拍賣瓷雜板塊最大的亮點無疑是雜項,小物件創下了不斐的成績。中國嘉德(微博)春拍中,“翦淞閣”文房專場,35件拍品競爭激烈,用時近兩小時,成交率達100%,而成交總額高達1.3億元,其中,拍得價格最高的,不是“清早期紫檀三屏風攢接圍子羅漢床”和“明末清初黃花梨獨板大翹頭案”,而是“明周制魚龍海獸紫檀筆筒”以5520萬元的天價奪得頭籌,刷新了木制筆筒的最高紀錄。對比之下,卻發現一件小筆筒的身價竟然高于黃花梨、紫檀等兩件“大塊頭”成交價的總和,足以顯示出了這些小物件中的大市場和大價值。
買家理性,高價購買精品
著名主持人、收藏家王剛在采訪談話中說到,在今年的,無論是預展現場,還是拍場,都很少看到“前呼后擁、大呼小叫”的狀況出現。北京東正拍賣鄭健生也提到今年的買家付款率很高,在拍賣當天便收回了50%的金額。種種現象都表明今年春拍中,無論是新買家還是舊買家,都更守“規矩”,華辰拍賣董事張甘學軍也表示,有絕大部分藏家是抱著對藝術的敬畏之心來買東西的,并且他們是有備而來。
正如藝術品投資專家梁曉新所說的那樣:“往年那些煤老板及私人企業主已基本退出,幾乎都是做生意的行家在買東西,他們非常理智、謹慎,不會買無關緊要的拍品,價格給得也很準?!边@些真正的藏家都抱著這次不買,下次不一定什么什么時候才會有這樣心態追求“好東西”,所以精品拍品很容易被叫上天價。而除了那幾件天價以外,瓷雜市場總體價格還是較為合理的,一位業內專家說,“行家們都知道這件東西的成交是千真萬確的”。一位藏家也表示,“今年買家更理性,面對精品不僅不會蜂擁而上,盲目抬高價格,反而會請專家來掌掌眼,自己再認真掂量掂量?!?br/>
在市場泡沫退去之后,藝術品市場的好定西和好買家都出現了,而專家也表示,往年是行家在推動市場,而今年由于行家資金力量不夠,無法對市場價格進行操控,從而形成一個對于真正的收藏愛好者來說,入市的好機會,也是買家買東西的好機會。并且眾拍賣行老總表示,市場正在規范化和理性化,而市場很快,甚至在今年秋拍便會好轉,讓我們拭目以待。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