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陳履生:壁畫的前世今生與當代的傳承與發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6-28
      壁畫是一種有著明確社會功用的畫種,從古至今。當年之興,如敦煌的煌煌巨制,是因為有信仰驅使下的社會需求和蕓蕓眾生,所以,從《歷代名畫記》記載中的唐以及之前的壁畫之作,到延續后代的石窟和寺院的壁畫,都不僅表現了宗教教義,還表現出了信徒們的信仰和期盼??箲饡r期,李可染等一批那個時代的畫家在街頭繪制能夠鼓舞全體民眾奮起抗戰的壁畫,充滿了時代的激情,也是時代使然。即使到了1958年,“社會主義新壁畫,新農村里把根扎。農民熱愛新壁畫,村村都把壁畫畫”。中國在一時間就成了一個壁畫之國,其中甘肅的平涼專區在1940平方公里的山溝中就畫有壁畫151萬幅,其720多華里的壁畫墻可謂是“世界第一大畫廊”。此后到了1978年,首都機場壁畫的出現所顯現出來的中國壁畫的復興,也與時代的需求有著緊密的聯系,甚至有人將它看成是改革開放的風向標,成為中國繪畫史上壁畫高度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

      20世紀后期,隨著中國的強大和現代化的深入,一方面是上世紀70年代后期創作的一批榜上有名的壁畫在新的裝修熱潮中被毀,而另一方面是新的建筑和新的裝修基本上沒有壁畫的生存空間,最突出的例子,從首都機場二號航站樓到進入21世紀更加恢弘的三號航站樓,設計者都已經忘記了壁畫的存在,而很多著名畫家也與之相應地紛紛退出了壁畫創作。這就是現實;這就是藝術市場高度發達影響下的現實。因此,就有了業內人士不斷發出的“重振中國壁畫”的呼吁?;叵氘斈杲柚谑锥紮C場壁畫的聲勢,中央美院適應社會需求而適時建立了壁畫系,可以說是推波助瀾,將中國壁畫藝術引領上了時代的高峰。

      5月18日,由中央美術學院、大同市政府共同主辦的“傳承:中國大同善化寺壁畫重光”的展覽,再一次挑起了已經沉寂的壁畫話題。這是由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孫景波、王穎生教授擔綱的“關于中國傳統壁畫保護、修復、繪制理法教學研究”課題的具體成果,同時,也向社會告知“壁畫系”還健在。展覽以其獨特的策劃,一邊展出的是已經完成的《帝釋梵天圖》,其規模和氣勢都不同尋常;另一邊是《十方佛》和《文殊問疾》繪制的現場,它們的前面有頗具現場氣氛的腳手架,上面有師生們正在全神貫注地繪制。將工作室搬到了展廳之內,將工作帶到了展覽之中,因此成了這個展覽的一個特別的看點。中央美院壁畫系關于大同三大寺壁畫的再造工程始于2009年,歷時3年,先后有150余名學生參與,總繪制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這是一個投入巨大工作量的工程,非常容易讓人們想起潘絜茲先生的著名作品《石窟藝術的創造者》所表現的場景,也容易讓人們聯想到中國那些著名而不知名的歷代石窟壁畫的繪制者,一個個充滿文化悲情的工匠。

      以孫景波教授為代表的中央美院壁畫系通過這個展覽所展現出來的勞績,在當代美術界可以說是鶴立雞群,是值得尊重的,也是需要弘揚的。因為它的專心、沉寂所表現出來的宗教精神,與當下普遍的浮躁、近利的社會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從專業方面來看,過去的寺觀壁畫是工匠們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完成了技藝的代代相傳,除了唐代有高手參與外,其他大都是名不見經傳?,F在引進到學院教育中的對于傳統壁畫技法的研究和承傳,在學科化的教育中將傳統壁畫的技藝納入到新的教育體系之內,表現出了當下承傳傳統藝術的意義。比如他們嚴格地沿用了中國古典壁畫的“營造法式”,全部采用礦物質顏料和中國畫顏料,并調和媒劑選配,探索瀝粉、貼金等工藝,使壁畫的整體設色富麗而不失典雅。這些都是過去不為文人畫家所重的工匠的手藝活,在今天以培養藝術家為目標的學院教育中,尤其是在鼓吹觀念而忽視技術的當代藝術發展的今天,它的意義顯然不同一般??纯茨切┰谀_手架上能夠徒手用瀝粉畫出一個圓圓裝飾圈如同規制的手藝,功夫了得,令人贊嘆。無疑,與藝術相關的技術在今天快成絕響,因此,美院壁畫系的著力培養,包括學生愿意為此而努力,都是需要鼓勵和表彰的。傳統的藝術往往離不開特殊的技藝,如果沒有特殊的技藝就很難承傳傳統的藝術。學院化的培養雖然比之時興的設計實在是小眾,可是,那些普遍存在于中國藝術教育中的已經非常大眾的設計,卻很難與這些小眾的學習傳統的技藝相比。這又提出了教育方向的問題。

      就壁畫而言,從藝術創作退守到技藝傳承,雖然為壁畫“興亡繼絕”的一種時代的權宜之計,為中國壁畫藝術的承傳找到了一條適應社會需求的生存之道。然而,壁畫創作又將如何在新的時代找到生存的墻壁和空間,則是需要深思的問題。如果沒有當代的壁畫創作,就沒有中國壁畫的發展前景。即使像美院壁畫系大同善化寺壁畫重光中的整體造型,博采了敦煌、永樂宮、毗盧寺、法海寺等歷代杰出壁畫的經典造型,也不能成為當代中國壁畫創作的具體成果。因此,當代壁畫創作的重振或復興,都需要在時代需求的基礎上尋找墻壁和空間,尋找社會和公眾的關愛和支持??墒?,需求在哪里?沒有傳統的城市雕塑在城市建設中泛濫成災,是因為有了各種各樣的需求。而有傳統和傳承的壁畫為何在當下卻失去了社會需求,這好像也應該成為一個研究的課題。(陳履生)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