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首次舉辦非遺技藝 展示臨摹與裝裱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6-28]
北京6月27日電 (記者 應妮)看到現在的米芾《苕溪詩卷》,誰也無法想象修復前它的支離破碎;金仲魚摹制的《窠石平遠圖》被徐邦達譽為“幾可亂真”……這些都可以在北京故宮舉辦的“妙筆神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書畫臨摹復制技藝與裝裱修復技藝展”上看到,這也是北京故宮首次舉辦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展覽。
本次展覽設在故宮博物院延禧宮古書畫研究中心,以兩項技藝的歷史發展脈絡與傳承譜系、主要工藝步驟、代表性作品為主線,并輔以相關知識展板。展品中亦不乏大家之作,如古書畫臨摹復制大師金仲魚摹制的宋代郭熙《窠石平遠圖》、馮忠蓮摹制的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陳林齋摹制的五代胡瓌《卓歇圖》等20幅書畫臨摹作品,其中馮忠蓮摹《清明上河圖》用了10年。
裝裱方面則可見古書畫裝裱修復大師孫承枝主持修復的唐代韓滉《五牛圖》、楊文彬主持修復的宋代米芾《苕溪詩卷》、徐建華主持修復的明代林良《雉雞圖》及裝裱修復工作室集體完成的倦勤齋通景畫。
在臨摹復制專家郭文林看來,裝裱就像治病,摹畫就像防病。因為收藏與展示本來就是一體兩面,“古書畫對環境要求非??量?,對溫度、濕度、燈光都很敏感,而且一級文物規定展出時間不能超過10天,而且展出一次就必須要歇幾年,這時候最好辦法就是用摹畫。俗話說‘紙壽千年,帛壽八百’,我們必須對它們負責?!?br/>
古書畫臨摹復制技藝與裝裱修復技藝于2008年申報成為中國國家級非遺。故宮文??萍疾恐魅蚊缃裢嘎?,故宮正在擬訂《師承管理辦法》,以對這兩項技藝進行科學傳承,“《辦法》通過之后,我們將對師徒這樣的比較松散傳承進行規范管理,比如舉行正式拜師儀式,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做到有獎有懲等?!?br/>
據悉,展覽將于6月28日對公眾開放,展期長達四個半月,至11月12日結束。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