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年輕藝術家彭湃作品:一切具象的“物”均假象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2-03



      R.阿恩海姆在《藝術心理學新論》中曾說:“視覺沒有抽象是盲目的,抽象而沒有視覺則是空洞的?!?br/>
      視覺并不是一種維度。視覺在現實維度中是具象感官,而在精神維度中則是抽象的騙局。作家阿城在小說中提道:“藝術來源于巫?!爆F實中的人們生活在種種巫術的迷霧中而不自知,藝術家在某種時刻就變成了融合抽象與具象的魔術師,作品本身就是迷惑自己的一道屏障。

      來自湖南的年輕藝術家彭湃,曾在浙江生活了幾年。他迷戀那種神秘而無法把握的江南園林,并以此為題材創作了大量圍繞江南園林元素的作品。而在他這一全新系列的十幾幅繪畫中,他放棄了對園子背后隱秘的時間和故事的探索,轉而開始在具象中關注抽象的內涵。正如他自己所言:“這又是一個新的抽離和提取的開始。舍棄了背景,舍棄了讓山石來講故事的企圖,轉而專注石頭本身的紋理和質感,也就是進入微觀,進入到物象和物態的研究。我突然發現物質本身呈現出來的相貌和狀態是最純粹的,也最有沖擊力,最具獨特的抽象美感。而且,石頭不再是惟一選項,周圍的任何事物、任何微觀的場景都成為表達的可能。所以,我把新作品的方向確定為用具象的手法關注有抽象意味的物象的表達?!?br/>
      彭湃新系列的作品,突然使我意識到眼前的一切具象的“物”均是假象,更重要的是他的意圖,即是隱藏在那些物體之后的思考維度。視覺經驗在此時變得無用,因為視覺是簡單而又直接的慣性反應。那些似曾相識但又略顯奇怪的“景物”在思考的維度中漸漸變得陌生。這種陌生已經超離了原先的視覺經驗,變成了一種感性的抽象,這種感性的例子可以從埃及的文明中考證:埃及的文字是以感官形象為基礎的象形文字,而并非抽象的文字,盡管埃及人最早相信靈魂不死,但是他們仍然依戀肉體——木乃伊。這種感性的抽象在彭湃的作品中無疑可以理解為一種對物象的探索。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