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畫家范明正談展覽《過度》及創作觀念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0-13

    關于展覽和作品:

    藝術中國:《過度》展覽是第一次個人展覽?

    范明正:是第一個比較正規意義上的個展。

    藝術中國:這個展覽的名字《過度》有什么樣的意義?以及整個展覽的準備過程。

    范:《過度》這個名字是馮博一老師取的,實際上是兩個“過度”,即“過度的過度”,其中一個“過度”是過分,另一個是銜接的意思。過度來源于不一般,有點過分,有點極端的意思,另一個是從內容上來講有些病態(比如非典系列)

    藝術中國:您收到的各方面評價?

    范:目前來講是肯定的。

    藝術中國:影像感是您作品中一個比較鮮明的特征,在畫面中經常用到鏡像,您是怎么想到這種表達方式呢?

    范:是自己的視覺積累。比如自己忽然從鏡子中看到別人,就會為之一振、眼前一亮。又比如自己在洗臉的時候、或者看到孩子吹肥皂泡的時候,覺得很有趣,覺得可以運用在自己的畫面上,這些都是第一直覺,那些因素那些趣味對自己的吸引,慢慢的就會轉化到畫面上去。

    藝術中國:在您畫面中那種燒焦的斑駁,氣泡等,是一種刻意的經營,還是想達到一種什么樣的情趣?

    范:鏡面的斑駁殘缺的感覺挺能吸引我,有一種不完整、殘缺的,時間上的隔離感,老的舊的感覺。氣泡的瞬間的美麗感覺,短暫、一瞬,稍縱即逝,能給我一種生命易逝感。美麗卻是一瞬間。一個氣泡破裂的一瞬間,這是能吸引我的一個東西。

    藝術中國:您的非典系列作品延續了很長時間。非典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很久,是什么原因使你長期關注這一主題?是因為更容易找到這種沉重感和恐懼感?

    范:兩個方面:一,我既然畫它,就是我的這種心境沒有過去,這種疾病已經遠遠超出一個單單的非典的事件,它可以映射到我們社會的病態,或者是個人的在社會擠壓之下的病態,這種情緒是非典的一個蔓延。二,是基于一種策略,一張畫給人的感覺不是印象特別深,一個系列的畫會加強人的記憶,重復一個符號給人感覺更強,重復的力量。目前這個系列我已經基本上畫完了,不會再大批量的出現了。

    藝術中國:《咔嚓》系列和《童話》系列,反映就你對社會題材的敏銳的觀察力和對當下年輕人生存狀態的思考,在你這個主題選擇上,你認為是否準確表達了你內心想表達的東西?

    范:《咔嚓》基本能讓大家一眼能夠理解自己的意思?!锻挕窙]有表現的太成熟,我還會做一些延伸,能夠讓它再純粹一些?!锻挕返膱D式不是特別成熟的圖式,《童話》我會對它做一些減法,目前有些太復雜了。

    藝術中國:鄭乃銘的文章中,盛贊了《非典》系列,認為《童話》系列有些刻意,你認同這種觀點嗎?

    范:我認同這種意見,我也特別感謝知心朋友給我的真心建議?!锻挕废盗袌D式有些過于直白。目前我這個系列還沒有完,只畫了4張,我會把它做的更完美一些,做些減法使之更純粹一些。我會把《童話》系列的道具盡量減少,做成一個道具很少的肖像;也可能會運用一些鏡子或其他來轉換一下;雖然《童話》的圖式不是一個很完美的圖式,我會把它完善,但是《童話》中一些臉的表現,一些局部的表現是我技術上的最高點。

    藝術中國:由《童話》這個題材所引出的網絡和消費社會對年青人的負面的影響這個主題你揭示的是很深刻的,你是怎么看待當下年輕人在網絡和消費世界中沉迷的現象。

    范:這些事情都是我身邊的人的一些故事和給我的直觀感受,這個時代給他們沉重的壓力,壓力來自社會,更多的是來自道德的破碎,價值觀的破碎,讓年輕人無所適從,這是最核心的,雖然物質上的壓力是重要的,但是價值觀的打碎更加重了他們的孤獨感和被社會的拋棄感。貧窮不怕,物質條件匱乏不怕,但是心里的理念和信仰要有。

    現在的年輕人心里只有錢,但是他們沒有辦法在這個年齡段得到那么多的物質回饋。錢就是他們的信仰,沒有錢就沒有信仰。所以他們的挫敗感很大,他們只能通過像網絡、自我照鏡子、童話式的玩偶來讓自己獲得一些寄慰彌補。至于怎么改變,我想呢讓他們自己去改變很難,還是應該是一個國家一個群體的改變,建立信仰和價值觀。

    關于創作:

    藝術中國:我覺得你在年輕畫家中是非常重視技術的畫家,這種方式比較少了,你能堅持下來是興趣還是風格的需要呢?

    范:首先是興趣,然后是風格習慣。選擇這種技法肯定是先喜歡。選擇它之后會碰到各種壓力,首先的壓力是這種緩慢的工作方式適不適合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是需要量的。我曾經有段時間非常不適應,但是這種技術,大家的認同還是很不錯的,會得到大家的稱贊,這也是我堅持它的一個主要原因。至于慣性,我最擅長的東西我會堅持它,有時也會不由自主的堅持。我所說的慣性是指你在畫它的時候也不去想它是不是值得去堅持。

    藝術中國:當你意識到這種工作方式對時間的耗費比較大,你是怎么去協調矛盾的呢?

    范:時間越長越能合理的去安排,再艱難的事情總能找到破解的方式。正如馮博一老師所說,我是在夾縫的狀態中,這種技法現在大家堅持的不多了,所以堅持它肯定會收到社會和外界的擠壓,這就是所謂的夾縫狀態。

    我會在制定作品草圖方案的時候會一次弄一批,比如一年的方案全制定出來。我現在還傾向于一個系列一個系列的畫。

    藝術中國:就是說找準一個題材之后,整個草稿全出來,然后前期工作全做好后進入繪畫的狀態。

    范:對。一年我有一個月的時間來定方案,尋找方案,拍方案,再去掉一個月的休息,一年大約有十個月的時間用來心無旁騖的繪畫。

    藝術中國:像你這樣的工作方式一直都如此嗎?

    范:很難講,應該個人習慣不同吧。大部分應該是這樣。

    這種方式比較集約化,總控性比較強。早期還比較像學生的狀態,憑感覺不穩定。

    以前包括題材也不穩定?,F在我知道一個題材一張畫達不到最高的水平,需要數量的積累,才能做的深和到位。一個系列會延續一年或一年多,很漫長的過程。

    藝術中國:你曾經說過比較欣賞多種風格的交叉,藝術到底是做宣泄還是做抑制的過程,其實兩者都具備。你現在還希望多種風格并行的狀態嗎?

    范:是的。其實畫畫對我來說是自我抑制的理性的過程,它需要用盡心里去建立,而不是釋放。我現在可以找一些其他的方法去緩解,比如寫草書行書。

    幾年前我說“藝術到底是做宣泄還是做抑制的過程,其實兩者都具備”,那是當時的狀態,后來發現我現在這個階段是需要沉下心來做一件事,盡量不考慮其他的。我現在需要收一收,需要把事情做的很完美。

    藝術中國:平時采用什么方式來搜集靈感呢?

    范:生活中隨處都來搜集靈感。

    藝術中國:在70后畫家中你是從外部、相對客觀的視角來觀察當下年輕人的狀態,而不同于熊宇、韋嘉那樣的畫家直接反映年輕人內心世界,你認同這種觀點嗎?

    范:表達方式有很多種,我有一部分是偏重于自己的體驗,有一些是超越式的評判。整體來講你說的是對的。這和生活背景很有關系,我嚴格來講并不太像70后,更接近于60年代的成長方式。

    藝術中國:你的寫實和中國傳統學院派的方式是拉開了距離。

    范:我自己努力的和傳統拉開距離,找一些新的更接近當代藝術的圖式,我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我的這個東西是接近于照相寫實的,照相寫實其實是一種瞬間圖像,撲捉的東西大部分是瞬間的東西,這和古典的肖像拉開了距離,古典的肖像講究的是永恒?,F在用相機獲得的東西是單極的、瞬間的、稍縱即逝的、不全面的圖像,他和永恒的關聯不大,他更多變更豐富,原來的東西更理性永恒沉穩,所以我的東西和其他傳統的東西天然的拉開了距離。說白是我是借助相機在看事物,傳統藝術是人眼長時間的專注的觀察事物。

    藝術中國:你曾談過你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興趣,你認為傳統藝術對自己的影響有那些方面?對中國現在的油畫有哪些積極或者負面的影響?

    范:正負面的影響看畫家個人。我還是喜歡傳統藝術。我們生活在傳統的文化環境中,我們從小接觸的東西對一生都有影響。我大學是讀師范學校,師范學校學的比較全,反而是給了我視野,比如八大,禪宗的繪畫,這些我很喜歡,所以不可避免的在自己的畫作中運用到,比如構圖,《非典》系列是,因為要表現人很渺小,好像被周圍環境吞噬,很無奈的孤獨感。雖然省了一部分時間,但是不能放棄畫面的質量。我當時喜歡那種東西也是處于像國畫里的八大,留白,他們是計白當黑,我是計黑當白??侦`的有些禪意的感覺,這些是對中國畫禪宗畫的借鑒。

    藝術中國:你覺得在你繪畫當中寫生和攝影這兩者有什么樣的關系?

    范:我現在已經不寫生了。寫生是我上學練功時候的基礎。我現在用攝影。寫生的必須經過的基礎。

    藝術中國:你對臨摹怎么看?臨摹對自己的繪畫有沒有更容易提升?

    范:對我沒有。傳統繪畫的臨摹對我目前這個階段沒有必要。

    關于自己:

    藝術中國:很多70后畫家面臨社會轉型最劇烈的時代,你個人在這個狀態中是調整的比較好的,在選擇上,在職業的方向上,我認為你相對是比較穩健的。

    范:我選擇這種方法是自己的理想,我在山東的時候作品的很寫意的,如果繼續走下去,我可能會走向抽象上去,后來偶然的機會讀研究生跟隨老師學習,感覺一拍即合,終于找到了。是自己的選擇,也有很多運氣的成分。如果我一開始不畫寫意,后來也許找不到現在這種寫實的狀態。

    藝術中國:你曾經說過你很欣賞NBA的籃球,欣賞西方這種職業的狀態,但是美國是高度商業化的社會,而你本身是很傳統的一個人,你認為這兩者之間有矛盾嗎?

    范:有沖突。中國是講人情的,但是NBA的成熟的商業規則讓我認識到你可以接受不講人情的事,不能什么事情都拿人情去說。但是完全的商業規則也很可怕。就像姚明去NBA對東西方都是一個提醒,太功利化商業化很可怕,太注重人情你的價值最大化也會受到影響。我現在體制外的生活很像商業聯盟,我和畫廊合作,這在中國是比較商業化的模式,也是一個很新的很純粹的模式,和我的在體制內生活的朋友家人理念會相差很遠,這是有利于個人奮斗,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想要的東西,不能有任何懈怠。但是體制內這種感覺就會弱很多。我始終在看NBA,這對我是一個提醒和促進。

    藝術中國:你在70后畫家中是小有成就,有什么信念在支撐你?是生存還是理想?

    范:這兩個都很重要,無法分出誰輕誰重。這兩方面是交織在一起的。



    關于年輕人:

    藝術中國:現在的年輕人面臨的困境有信息過多的問題,年輕人很難去選擇,你怎么看?

    范:很多命運的偶然促成了選擇。更多的靠機遇和命運、偶然因素,而不是自我的力量。自我沒有強大的力量,環境就會把人改變。

    藝術中國:哲學家弗洛姆說過,“愛和創造性的工作是人們通向幸福的道路”,你認同這種觀點嗎?

    范:我認同?,F在年輕人在情感上和創造性的工作上都是很匱乏的。愛在他們那兒已經變得世俗和功利,這個愛不單單指愛情,而是廣泛意義上的愛。

    至于說創造性的工作,現在中國當下的年輕人沒有更多的自主意識,更多的從事被動性的。

    他們的自主性會很弱,被社會大機器帶著轉,但是咱們的社會轉的太快了,喧囂的快速的轉動,讓人失去了人生存的本來意義,他們在這種環境之下會受不了。

    藝術中國:你對現在學院里學畫的學生,在寫實繪畫的道路上的發展有什么建議?

    范:現在學生在學習階段,盡量踏實的研究傳統,傳統是指西歐的傳統,尤其是古典繪畫。因為它的技術性很強,需要學校中老師的指導。另外無論畫什么風格,眼界一定要開。

    藝術中國:謝謝你接受藝術中國的采訪。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