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富春山居圖》磅礴出世 共續兩岸深情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9-01]
8月26日三位主創人員齊集一堂,揭開《新富春山居圖》的神秘面紗。
作為此卷的主筆,宋雨桂和江明賢在近一年的時間內推辭了許多原定的創作計劃和工作安排傾盡心力專心創作。
新聞發布會上宋雨桂是手拄拐杖而來的,且相較之前拜訪時也消瘦許多,在創作即將完成的最后階段,因跪在地上進行修補細節而導致膝蓋受傷,對此宋雨桂的一句話讓我們對于主創們以及這幅長卷更心生敬意,“與大地的接觸越多接的地氣越足,為何不和大地多接觸呢?”這也可以算是《新富春山居圖》的特色,兩種畫不能說誰高誰低、誰好誰壞,“不同時代作不同的畫,說不同的話做不同的事”。
臺灣著畫家江明賢也投注了極大的創作熱情,他積極響應“兩岸畫家合畫富春山”的創意,在和諧共榮的氣氛下使長卷使命順利完成。他在發布會上特別提到,“我們創作的是一張和黃公望完全不同風格的畫,包括富春江兩岸的現代建筑、鐵橋、公路,甚至還有水壩、游艇,及與古代不一樣的漁船等,極具時代感和藝術創意?!?br/>
王明明多次對活動方案進行批示,從去年夏天開始規劃,經嚴格挑選,在大陸找了知名畫家宋雨桂擔任主筆,臺灣則找了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教授江明賢擔任主筆,繪制這幅《新富春山居圖》。他親自帶領海峽兩岸主創畫家去富春江采風寫生,協調各方關系,并在《新富春山居圖》的收尾階段執筆點睛,使整幅長卷在入秋的錢塘潮涌下磅礴出世。
兩岸實力派山水派畫家主創,多位名家合作《新富春山居圖》,就創作意義而言其內蘊已遠遠超越畫作本身價值,但所有參與創作的藝術家們更多的是帶著對兩岸文化交流融合促進的責任和使命感來完成創作的。
王明明強調,《新富春山居圖》的創作更多的突出兩岸畫家共同創作的合作精神,特別注重表現“兩岸文化統一”的時代主題和“富春山居圖合璧”的創作主題的統一。而在創作思路上,兩位主創畫家無論從布局、溝通、筆墨、色彩等多方面也都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默契,最終共同創作出優秀的時代畫卷。在實踐傳承黃公望創作精神的同事,也深度折射出兩岸共同文化遺存——國畫藝術在當代發展的新境界。
《新富春山居圖》創作活動由國務院參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館共同發起,活動開始于2010年8月,一年間,兩岸書畫家們幾次共赴富春江流域采風寫生,切磋技藝?!缎赂淮荷骄訄D》高60厘米,長66米,畫家以豐富的色彩反映杭州富春江上溯千島湖、下至錢塘江的秀麗風光和人文景觀,并嘗試中國畫創作的新手法。畫作內容并非對《富春山居圖》的臨摹,而是反映今日富春江的新景象和社會的新面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