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博物館:破解專業化經營管理瓶頸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8-17]
文/鄭爽
作為瑰寶級的國有博物館,故宮(微博)近期接連陷入危機中,“會所門”、“拍賣門”、“瞞報門”等,似乎都已超過了博物館經營與管理的底線。
實際上,隨著人們對博物館的認識逐步加深,各地正迎來一波“博物館經濟”熱潮。但國有博物館面臨著上述經營管理難題,民辦博物館也相當困窘:國有博物館籌資方式單一導致經營理念落后,對公眾性的不完全理解和闡釋以及專業化管理的不夠都成為其良性發展的瓶頸;民辦博物館因其尷尬的身份定位而缺失各種扶持,前行舉步維艱。
“公眾性”的不完全闡釋
5月,故宮建福宮被曝已被改造成全球頂級私人會所,這引發了外界對故宮利用文物賺取商業利益的猜疑。不管最后故宮各方對此次事件如何澄清,也不管公眾是否信服其回應,毋庸置疑的是,博物館任何以營利為目的舉辦活動都違反了國有博物館的定位與屬性。
四川博物院院長盛建武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指出:“從博物館存在的社會哲學和法律基礎來說,博物館本身首先具有國庫的屬性,國家千百年來的文化成果都在這里收藏,它屬于每一個公民,不是博物館營利的私產,難道要把文物拿來作為商品屬性運作嗎?”
于1945年成立的國際博物館協會早已將博物館的定位昭告世界:“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br/>
而我國博物館對定位的不準確還表現在仍然將博物館視為文物保管和研究機構。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系博導教授、國家文物局專家陸建松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在實踐中,我國多數博物館主要扮演了‘文物倉庫’的角色,在這些博物館的管理者看來,博物館的主要職責和經營目標就是為國家收藏、保管和研究文物藏品。這種辦館理念是落后的?!?br/>
在盛建武看來,國有博物館的定位應更多著力于公共服務,即博物館的文化服務、教育服務和文化休閑服務,應該更多為公共文化提供必要的精神食糧。而民辦博物館應更多地考慮同當地文化特別是地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保護與開發聯系起來,切不可盲目求大求全,使自身的藏品公信力有所損失,也會使其后期的運營產生很大的包袱。
廣東中山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館長、人類學教授鄭君雷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認為:“小型專題性博物館是民辦博物館的一個重要發展空間,這種博物館的設計領域具體而明確,觀眾群穩定而且資金的籌措也切實可行。因此可以針對某一行業、某一社區、某位歷史人物、某類人群或某種文化民俗事項等展開?!?br/>
“但我國博物館普遍存在不重視公共服務的問題。不重視觀眾需求調查,不重視主動吸引觀眾,所提供的服務與觀眾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标懡ㄋ烧f。
美國的博物館為了做好展覽開放服務活動,往往在對觀眾狀況及其需求進行周密調研之后,才開展展覽內容、形式的設計。我國四川博物館也率先把觀眾看不看得懂、看不看得舒服、看不看得明白作為衡量博物館工作基本標準,還會不定期舉辦觀眾懇談會等。
單一的籌資方式
從根本上來說,單一的財政投入導致了國有博物館對公眾服務的不重視以及管理經營理念的落后。
陸建松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的博物館館長都是國家出錢養著他們,很多館長沒有積極性,對他們來說,做得好或不好反正都是政府的。西方的博物館國家財政撥款不多,所以他們需要想辦法籌集錢,積極開發文創產品,去社會上募集資金等,他們有壓力才有動力把博物館辦好?!?br/>
一位省級博物館館長就曾向陸建松抱怨道:“去年搞文創產品與文化服務,博物館創收了500萬,但政府的財政撥款馬上就扣了500萬?!?br/>
目前我國國有博物館實行收支兩條線,門票、紀念品等創收除扣除基本的人員工資費用后其余的需要上交政府,政府編制財政投入作為國有博物館的財政保障。而民辦博物館實行自收自支,多半依靠館長個人或企業資金,但經費嚴重不足。于是便有一些博物館開始引入市場化機制,尋求多元化的自我創收。比如開發周邊產品、臨展和特展門票、館外機構進行特許經營的場地費等。
“但依靠這些是無法實現收支平衡的,事實上這些收入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在中國這些市場化運行只能是非常有限的,因為博物館產品的市場化受到地域等因素的限制?!笔⒔ㄎ浔硎?。
而鄭君雷認為博物館的市場化運營需要在博物館基本內容上形成品牌和特色以及通過博物館的各項基本活動形成關注度的前提下方可考慮,不然事倍功半。
但不管是政府的財政支持抑或是民辦企業嘗試多元化經營,對我國博物館而言,錢都是最大的問題。
陸建松表示:“在我國博物館經費來源渠道太單一,主要依靠政府撥款,盡管國家已將博物館事業界定為公益性的事業,但是不少因地方財政困難而難以落實;另外,經費投入也與政府的重視程度有關,有些撥的錢僅夠發工資,事業經費基本沒有。而且,現行的博物館管理與運行體制及社會環境又難以使博物館在社會籌資和健康的經營創收方面有所作為?!?br/>
在博物館事業發達的國家,博物館運營的收入來源較為多樣化。在美國,政府對博物館的直接資助很少,更多的是通過稅收杠桿間接支持。博物館的資金來源主要有:社會贊助、政府資助、博物館自身營業收入和投資收入。而美國稅法規定向包括博物館在內的非營利性公益機構捐款可抵消相應的納稅基數。并且,博物館的商店、餐廳等各項經營活動都享有稅收優惠。
專業化的管理和人才的缺失
從故宮的“失竊門”到文物損壞再到近日被曝隱瞞過去文物的人為損壞事件,這些也不禁讓人們擔憂故宮內部文物的管理能力。博物館業內專家指出:“這折射出我國博物館現代化專業的水平不夠。其實文物失竊和損壞其他博物館也有發生,只是大眾不知道?!?br/>
博物館內部管理理應非常嚴格,對其核心部分的藏品征集、保護、陳列設計等應當都有明確規定。自2006年起文化部公布《博物館管理辦法》意在使博物館內部管理更加規范化。
根據上述業內專家介紹,文物從清理、消毒然后登記、編目到庫房保管,整個都有一套非常嚴格的流程,而故宮之所以發生文物損壞事件就是因為操作流程的問題,對此需要建立一套標準規范和科學的規定,并且要建立起嚴格的責任追究體制和制度。
“像故宮文物損壞事件,這個按照國家文物局的相關規定是有標準流程的,博物館應該在第一時間向各級文物局轉報相關匯報,文物局也會按照有關法規對當事人和單位給予處罰并給出處理意見。但目前對于文物損壞向媒體和公眾公開,還沒有相關法律要求?!币晃徊┪镌涸洪L表示。
“規定和執行都很重要。國內現在公有博物館館長應當定位于博物館或者相關領域的學者和博物館的管理者,而非政府官員,這也有一個去行政化的問題?!编嵕渍J為。
陸建松指出:“一個國有博物館里面的工作人員不能是行政人員占主導,大量靠關系進去專業水平怎么會高?博物館里所有的活動都是以文物保護為前提,而且專業性很強,因此工作人員必須受過博物館教育和訓練,文化專業化程度要特別高,博物館的館長也應該由專家來擔任?!?br/>
而我國博物館從業人員中大學生和研究生的比例偏低,從業人員對博物館的理解和認識層面不到位,這樣談何好的管理和執行?最近,教育部批準設置“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學位(MCCH),在鄭君雷看來這是一個好趨勢,可以考慮將這一專業碩士學位與博物館從業資格準入證對接。
陸建松也建議像日本和美國等國家學習,實行行之有效的博物館從業人員的資質認證,如果工作人員都不具備從業資格,那么管理體制肯定會出現問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