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時安:郭對范的批評是商業批評 范反應過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8-04]
“郭慶祥的文章,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藝批評,只能說是商業批評,說是文藝批評,是抬高了這篇文章的性質,也是抬高了范曾。范曾的反應,也并不是捍衛他的名譽權,而是不正當防衛,是過激反應?!敝乃囋u論家毛時安一亮出這個觀點,立即引起人們的關注。
毛時安這番話是本月1日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和上海市法學會民法研究會共同舉辦的“文藝批評、學術爭鳴和名譽侵權界限”學術研討會上所說的。包括原人民日報副總編周瑞金,原上海新聞學會會長、著名報人丁法章,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魏永征等在內的近二十位新聞界、文藝界、法律界專家出席了會議。近年來,有關因學術評論而引發的名譽侵權糾紛案時有發生,這類糾紛核心問題在于如何把握合理的文學批評和學術評論與名譽侵權的界限。研討會主要以范曾訴郭慶祥案作為案例,進行了深入討論。
“范曾的作品屬性是商品”
毛時安認為:范曾的畫也不能說沒有藝術性,但是在創作藝術性很強的藝術品時,畫家要有非常多的想象、獨創和全身心的投入。從這個角度來說,范曾的這些作品更大的屬性是商品。他的商品和我們工廠里的商品稍微有點不同的是他寫上他的名字:“范曾”。作為商品的藝術和作為藝術品的藝術,是有本質區別的。范曾在這方面是把藝術作為商品對待的,所以他要反復復制,因為商品不復制,成本太高了。所以郭文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藝批評,是商品批評,就是指出它作為商品造得好不好,是不是假冒偽劣產品。所以我說郭慶祥對他的批評是“商業批評”,不是文藝批評。是商業批評,就更加構不上侵權了。
而郭慶祥的問題是他認為范曾是藝術家,因此不能像在生產線生產商品一樣來生產藝術品,所以要批評。其實是商品,就要由質檢局來管,是要由12315消費者投訴熱線來管的。你把它當作藝術來批評,就抬高了范曾的這類作品。所以,我既不認為是文藝批評,也不認為是學術爭鳴,更談不到名譽侵權。他也沒有罵范曾什么。
而范曾暴跳如雷的不正當防衛,毛時安認為是因為牽涉到利益。因為郭慶祥是個著名的收藏家,郭文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藝批評,但他陳述的是事實,牽涉到畫家自身的利益。畫家想利用司法的手段來捍衛自己在市場上的利益。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更加可悲了。從范曾來說,他如果有雅量的話,可以聽之任之,可以不理睬,只要有市場,只要有人買,你奈何我不得。然而,他自己跳出來,反而把這個事情一鍋水搞得更混了。
“文藝界心態就是狂躁”
毛時安認為:范曾的心態也表明了當前文化界、藝術界、思想界的基本心態,包括我們民族的基本心態,就是狂躁。一有事情,就暴跳如雷,“老子天下第一”。以前叫做“老虎屁股摸不得”,現在是小虎屁股也摸不得,就是你不能批評了,任何人都不能批評。我個人覺得,范曾這幾年在某些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工作,但與此同時,他的心態也不健康地擴張和膨脹起來了。這個造成了他今天這個反應。
毛時安說:賈平凹早年寫過一部小說,叫《浮躁》。今天這個社會又發展了,現在叫“狂躁”。就像狂犬病一樣,發狂,就像吃了藥的蟑螂亂蹦亂跳,反應過激。如果范曾碰到我,我是會勸勸他的,不要這么過激。就像毛主席講的,“讓人講話天不會天塌下來”。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