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袁武:美術史雙重敘事中的主題性創作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7-14
      美術史雙重敘事中的主題性創作

      袁 武(北京畫院副院長)

      這個展覽橫跨幾個時代,既是一部“黨史敘事”,也是一部“美術史敘事”。這些優秀美術作品充滿了思想性,借此我們看到了不同時代的精神風貌。新中國成立以后的藝術創作一反20世紀早期留歐留日的畫家所引入的純西方技法,那批作品在風格和語言方面也是社會主義建設式的,不光是內容,在表現語言上,那種新穎和不成熟也透露出一種“搖籃感”:充滿熱情,樸素而真誠。改革開放以后,藝術上的表現語言和想法也豐富了,受外來的影響逐漸增多,思想上也不像之前那樣僵化了。上述現象顯示,創作者是有思想的,能抓住社會本質并且是有責任感的,不是“為藝術而藝術”的。展覽上亮相的近幾年的美術作品,特別是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作品,創作技法上越來越成熟了,畫家們在對歷史有一定學習基礎上,調動了多種表現語言去闡釋歷史。整個展覽是優秀美術作品的一次大檢閱,給我一種很豐富的感受,同時也看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發展脈絡。

      我認為在當代黨史的主題性創作領域,尤其在表現語言上,應該保有批判性的學術眼光。如果把一張毛主席和一群人開會的照片與油畫作品《步調一致才能取得勝利》做一比較,可以看到,在經過了藝術家所調動的種種油畫的表現語言、造型的形象把握等綜合的視覺藝術手法后,來傳達一個重大的信息,那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展覽的舉辦及其所產生的社會效應也恰恰說明了主題性創作的當下意義。在當前來談主題性創作或者與黨史有關的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要比當年還有意義。很多人存在誤區,認為黨史性或者社會重大事件性的繪畫沒有技術性,以至于出現一種局面:一些二三流的畫家拋開了純藝術,在畫面中填上了一個所謂現實題材的內容,把一些社會的新聞性、事件性的圖解認為是主題創作,這直接導致了現實主義繪畫的藝術性越來越弱,表現性越來越差,這支隊伍中真正優秀的畫家似乎越來越少,實際上主題創作的藝術性恰恰是不能忽視的重點,不僅僅是一個畫家有熱情就能畫現實主義創作,這個展覽中那些經過歷史考驗能留下來的好的作品,首先是表現力強,藝術魅力濃,絕不是表現內容僅僅有點政治性就足夠了。我認為,表現黨史的主題性創作隊伍,應該是一群優秀的畫家,不是說畫了一幅黨史題材的畫,就是一個好的主題創作藝術家了,對重大題材創作的藝術水準和技術含量要有高要求。就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從事這類創作的人比比皆是,直至今天能感動我們的仍然是那些好的作品。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