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不該“去技巧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3-02]
黃宗賢在《當代藝術不應缺失技術含量》(《美術報》2月26日)中一文中認為:很多年前,有人調侃道,繪畫功夫不好(也就是寫實技術差)的人創作時只有胡來,一胡來不小心就成當代藝術家了。當然調侃歸調侃,當代藝術并不排斥寫實性,非寫實性的當代藝術也并非不需要技術含量。不過,時下不少當代藝術展上,要看到有技術含量的作品實屬不易,要看到技術含量高的寫實性作品更是困難了。對于那些用較嚴謹的技術、技巧制作的作品,特別是寫實性的作品,只能用缺乏“當代性”來評價。隨意的涂抹、流湯滴水般的揮灑、光怪陸離的造型、雜亂無序的圖式,成為不少冠以“當代藝術”之名的作品的基本視覺特征。但是,架上繪畫,作為一種傳統的并在形式上不斷繼續演化的藝術形式,技術性、技巧性總是其必備的一種屬性。在熱鬧非凡的中國當代藝術界,時常出現“廟會”現象,各色人物不管有無必要的藝術訓練和技術儲備,都蜂擁而至,藝術的技術含量、藝術的技巧性被消解了?!爱敶囆g”成為一個誰都敢盜用的新衣、誰都敢涉足的領域。由于去技巧化,缺乏技術含量,不能滿足人的視覺窮幽探微、解讀藝術語言密碼的需要,即使免費的門票,公眾也無進入門檻的熱情。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