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陳丹青回顧八十年寫生史 稱寫生重要性被輕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2-07
      今日,兩個以反思、回顧為出發點的展覽《回到寫生》和《面對原典》將在中國美術館和中國油畫院開幕。策展人陳丹青稱,此次展覽關注的就是繪畫最基本的話題:寫生與臨摹,這兩者是油畫創作中的基本功。通過這兩個回顧展,讓觀眾們得以了解自徐悲鴻等第一代畫家開始至今的八十年來,我們的寫生與臨摹究竟到了哪一步,而陳丹青也希望用這兩個展覽提出一個問題:寫生這一重要實踐已經被藝術界輕視了。

      三代畫家寫生、臨摹集中展示

      上世紀30年代,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等現代第一代畫家紛紛前往歐洲美術館臨摹原典(國外經典作品);50多年前,留學蘇聯的畫家也在圣彼得堡臨摹原典。80年來,寫生與臨摹這兩個油畫的基本功究竟呈現了怎樣的面目?由陳丹青、楊飛云策展的《回到寫生》和《面對原典》即用三代人的作品展現80年來中國畫家在寫生與臨摹領域的實踐。

      記者了解到,此次參展畫家包括上世紀留歐、留蘇兩代前輩的作品、中國油畫院組織的幾次藝術家國外臨摹活動作品以及當代油畫家的寫生作品。陳丹青介紹,此次《回到寫生》展作品的選擇標準只有一個:臨場的寫生,而回避“創作”,回避風格化傾向。

      屆時,觀眾將看到徐悲鴻、吳作人、董希文、陳丹青、劉小東等三代畫家的臨摹及寫生作品,包括吳作人創作于1946年的《太廟白鶴林》、董希文創作于1961年的《邊城亞東》等,“油畫從很脆弱變成很牛的領域,臨摹是很重要的”,陳丹青表示他自己對臨摹與寫生也很喜歡,而且此次展示的三代人的臨摹作品從來沒有集體展示過。

      “寫生”的重要性已被輕視

      盡管油畫從西方舶來品已經發展成中國藝術的一大門類,寫生與臨摹也已經發展了三代人,但在陳丹青看來中國油畫的寫生與臨摹仍值得反省。

      陳丹青指出,這些年來,寫生與臨摹有可能被當代藝術和傳統藝術輕視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寫生更是逐漸被貶值,大家就對著照片畫畫,寫生已經在畫家實踐中全面退場,“30年來,全國院校師生的寫生能力,一代不如一代,而事實上第一代的寫生仍沒有過關”。陳丹青指出,希望通過這個提出問題的展覽,讓大家反省,至于解決之道則不是他能給出的。

      據悉,《回到寫生》將展至12月15日,而《面對原典》則將展至12月27日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