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亞洲周刊:日本國寶流失引發"不如中國"之嘆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1-07
    香港《亞洲周刊》今年44期刊文說,日本二百五十張江戶時代國寶級作品“浮世繪”原作日前在巴黎以三百八十余萬美元拍賣,神秘買家身份未明,而藝術品不知流向何方,引起日本社會反彈。失落中的民族主義再起,有日本網民認為日本不如中國,對流失海外的文化遺產無對策。

    文章摘編如下:

    法國巴黎高價拍賣二百五十張日本寶貴文化遺產“浮世繪”在日激起千重浪,網上熱議更點燃失落中的日本民族主義情緒。過去經濟繁榮時,日本曾高調收買世界名畫,如今卻無人傾囊收回流失海外文化市場的“浮世繪”,情何以堪?日本文化頻道櫻之會等民間團體也在十月十七日舉行“守護日本”國民總決起集會,平沼糾夫、下村博文、山谷繪里子、中山成彬、西村真悟等政治家紛紛與會聲援,力倡政府要全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守護日本傳統文化政治,保衛“大和民族之魂”。

    十月十六日,由藝術拍賣行皮艾薩(Piasa)主持的日本“浮世繪”原作拍賣在法國巴黎進行,二百五十張被稱為日本江戶時代最主要文化遺產的“浮世繪”作品被一位神秘收藏家以三億五千一百萬日元(約三百八十一萬美元)的高價悉數收入囊中。

    這當中更有一張被譽為日本“浮世繪”六大名家之一的東洲齋寫樂的人物畫“嵐龍藏的金貸石部金吉”被拍出了有史以來最高價的五千三百五十萬日元(約五十八萬美元)。這張入木三分、細膩傳神地刻畫出歌舞伎中高利貸者貪婪奸詐形象的“浮世繪”,是現今僅存的一百四十二張東洲齋寫樂創作的“浮世繪”中至為珍貴的一張。

    出生年月不詳爾后又消失無蹤的名家“寫樂”至今仍留下許多尚未揭開之謎?,F在考證可查的是他以東洲齋寫樂為名,在一七九四年五月至次年正月短短十個月里,創作了一百四十二張“浮世繪”。從落款可知這些繪畫分別作于四個時期,其中尤以五月間首期創作的二十八張人物畫最為出彩。

    此次被拍賣出“天價”的高利貸者石部金吉畫即出自作者的這一黃金創作期。至于這一作品是通過什么渠道流失到海外,同樣成為一個尚待解開的謎。據悉,拍賣商原來預訂以六百多萬日元拍出該畫,結果卻意想不到被競拍至五千三百多萬日元,其身價猛漲近十倍,令人對日本“浮世繪”刮目相看。

    拍賣身價翻十倍

    “浮世繪”是十八世紀后期日本江戶時代描寫百姓風俗人情及風景的套色木版畫的總稱。它是從日本“大和繪”的屏障畫、描寫閨情與尋常世態的“繪卷”以及古典小說的木刻插圖等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具有特殊藝術形式的繪畫。由于它當時主要描繪“浮世”中歌舞妓和花街柳巷的風俗,那些嬌媚的名妓舞女等往往成為畫中主角,故又被稱為“浮世繪”。它的創始人是知名畫家菱川宣師,他繪制了吉原的好色版畫,以展露現世享樂生活,開創江戶時代注重大膽描繪風俗生活的先河。

    日本“浮世繪”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有東洲齋寫樂、喜多川歌麿、歌川廣重、葛飾北齋、鳥居清長和鈴木春信等六大名家。其中,寫樂以歌舞伎演員等戲劇人物畫見長,他以高度的藝術性描繪出歌舞伎演員細致入微表情乃至內在性格。歌麿則被稱為“浮世繪”中描繪艷麗絕色美人畫的第一人,他的高名美人六家撰等作品將名妓描摹得栩栩如生、風情萬種,由此也使“浮世繪”進入黃金期。廣重和北齋則是風景畫中的兩大旗手,也為“浮世繪”帶來了新畫風。廣重畫中最有名的,要數“東海道五十三驛”和“名所江戶百景”兩組。北齋最出名的一組畫叫“富岳三十六景”,其中《神奈川沖浪里》那張牙舞爪的滔天巨浪,幾乎成了日本文化的象征符號。而另一幅被稱為紅富士的《凱風快晴》里,金紅色的巨大富士山差不多占滿了整個畫面,這也已成為日本民族的精神象征。清長和春信的“浮世繪”兼跨美人畫和戲劇畫,其作品同樣令人愛不釋手。

    日本“浮世繪”記敘了大量花街柳巷的故事,刻畫出眾多美侖美奐的藝妓舞女,吟詠出江戶時代盛行的“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享樂主義思潮。在日本藝術史上,它第一次赤裸裸地追求享樂主義和官能主義,因此展示性愛內容在“浮世繪”中占了很大成分,所以也有人將其稱為“日本的中國春宮畫”。自詡高雅的京都人還鄙稱其為“江戶繪”。由于江戶時代“浮世繪”盛行,印制數量之多造成魚龍混雜。因此當時的日本人往往視之為宣傳單或海報不予重視,以至于江戶末期到十九世紀后半的明治時代有大量“浮世繪”流傳到海外。它們中有些甚至被當作瓷器或食品的包裝紙隨貨流散到海外。

    歷史證明了“浮世繪”所具有不朽文化價值和高度的藝術價值。這些通俗繪畫取自于當時民眾生活,在藝術上又有獨特的創意,顯示出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當時的社會文化風情,成為日本文化中“江戶時代生活的百科全書”。日本文學家永井荷風在其散文中稱“浮世繪永遠訴說著許多日本婦女和風景所包容的秘密,浮世繪必定永遠傳遞著親密的情話,她的生命確實和日本的風土同在”。

      訴說日本秘密

    日本“浮世繪”集工藝性、裝飾性和世俗性于一體的藝術特質,還成為了西方藝術思想變革的催化劑。它對法國等歐洲印象畫派的現代藝術發展影響深刻。在十九世紀因日本“浮世繪”流入歐洲,促進了歐洲傳統繪畫觀念和題材的大轉變,推動了歐洲現代藝術的大變革。在歐洲現代印象畫派的代表性畫家中,無論是馬奈、莫奈,還是梵高、高更,或是秀拉、羅特里克、波納而等,他們革新自己畫風的靈感都來自于“浮世繪”。法國印象派代表莫奈生前收集了多達二百三十余幅浮世繪,作品“穿日本和服的少女”浸透著日本浮世繪的鮮明色彩。

    日本國民對此次“浮世繪”被高價拍賣流失海外感到傷心失落,沮喪焦慮。有網民指“這么寶貴的日本文化財產又怎么會流失到海外,讓外國人買走呢?”,“難道這些文化財產不應該是日本政府全力保管好的嗎?”也有網民要求“執政民主黨應該廢除兒童補貼金,而用這部分錢將所有被拍賣的浮世繪再買回來,等到經濟復蘇時則為時已晚,這些浮世繪再也回不來啦”。更有網民在博客上寫道,現在日本實在有點窩囊,不如中國人。

    不久前被稱為中國國寶的兔首和鼠首在國際上拍賣,中國政府認為此是清朝末年被掠奪文物提出抗議要求返還和停止拍賣。雖然拍賣行不予理睬,但最后傳出有中國人敢于出天價“保護”此文物,“為何現在不見有日本人挺身而出,買回我們寶貴的浮世繪?”名為大和魂的網民在留言板上稱“日本確實在走下坡路。過去有日本人能以五千多萬美元收購梵高的作品,現在卻沒人用五千萬日元去買回寫樂的浮世繪,令人不可思議”,“日本的文化財產自己不重視、不保護,那還能埋怨誰呢?” (毛峰)

    事件回放

    乾隆玉璽買家身份不明 可能為中國內地新富

    該報道中稱,中國內地新富已經成為國際中國文物拍賣會上的主要買者。蘇富比中國藝術品部的高層人士說,在各次拍賣會上,中國買家的拍賣成交價格非常之高。另有買家表示,中國新富急切渴望拍得高質量的中國文物,尤其是與明清皇帝相關的文物。在本周的倫敦亞洲藝術品拍賣會上,最大的看點就是乾隆在位第55個年頭時刻的玉璽,中國內地買家蜂擁而至。

    乾隆玉璽在倫敦蘇富比 被以約4000萬元拍出

    北京時間今天(5日)凌晨1時39分,乾隆玉璽“八徴耄念之寶”被倫敦蘇富比拍賣行以折合人民幣4000萬元左右拍出。

    西蒙瓦倫確認“八徴耄念之寶”已經在拍賣開始后的3小時內,以3,569,250英鎊的價格被拍出,折合人民幣4000萬元左右。在被問及買家是誰的時候,他表示無法透露。但是從他的介紹中,我們得知,此次共拍賣了261件中國瓷器、玉器、手工藝品等文物,一共有153件拍品成功拍出,108件拍品流拍,整個拍賣持續了近7個小時,所有拍品總計收入為8,269,400英鎊,折合人民幣接近1億。

    倫敦蘇富比拍賣乾隆玉璽 中國網民呼吁追索

    近年來,中國珍貴文物頻頻出現在海外拍賣會。倫敦蘇富比拍賣行昨天拍賣乾隆“八征耄念之寶”御寶交龍鈕和田青玉璽再次引起海內外關注,一些中國網民認為對此不能視而無睹,更有網民呼吁仿效對上次法國佳士得拍賣圓明園鼠兔獸首銅像的抗議行為,并要求有關方面出面追索。

    乾隆最愛玉璽被賣 中國網民要求追索逼強盜收手

    倫敦蘇富比拍賣行今日拍賣乾隆“八征耄念之寶”御寶交龍鈕和田青玉璽。中國文物界對倫敦拍賣乾隆玉璽未表態,但網民情緒激動,認為不能視而無睹,希望有關方面出面索回。

    清乾隆“八徴耄念之寶”璽將在倫敦拍賣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