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
國慶前夕,新視角、新手法的紅色題材作品電影《建國大業》、電視劇《解放》為百姓熱捧,在北京,中國美術界一項堪稱解放后規模最大、規格頗高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展,也拉開帷幕。這是迄今為止,由國家出資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美術界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以下簡稱“創作工程”)自2004年啟動以來,歷時5年,耗資1億,吸引了全國1000余位美術家積極參與。同時獲得國家財政1億元如此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支持主題性美術創作,在新中國的歷史上還屬首次?!皠撟鞴こ獭币灾袊憠验煹姆吹?、反封建、反殖民主義斗爭和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歷史事件為主題內容,被認為是,呈現了當前我國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最佳水平。
靳尚誼、詹建俊、全山石、吳山明、劉國輝、梁明誠、宋惠民、曹春生、馮遠、劉大為、楊力舟、王明明、龍瑞、許江、施大畏、陳堅、曾成鋼、程叢林、陳宜明、楊飛云……入選者中可以見到許多當代最負盛名的畫家名字。
上世紀50、60年代,新中國美術工作者在極度的創作激情下,留下《地道戰》、《百萬雄師過大江》、《井岡會師》等紅色經典,堪載新中國美術史冊。如今,這項耗資過億元的大型美術創作,究竟能否留下堪載史冊的當代“紅色經典”?當代畫家在重大歷史題材上,有怎樣的超越?用1億元的國家財政支出換得了百余件當代歷史畫,能否實現物質與精神財富的雙重增值?記者采訪了相關入選畫家以及“創作工程”藝術委員會委員。
背景 國家給錢,畫家創作
國慶期間的中國美術館人流量激增,廣州美術學院青年教師胡斌專門到北京觀看了“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展”,展場內,撞到了許多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畫家朋友?!耙?這項工程在全國美術界的影響太大了,耗資1億、歷時5年,許多畫家為了能入選絞盡腦汁創作,幾乎可以用‘擠破頭’來形容?!?
5年前,文化部、財政部開始啟動“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一位最終入選的畫家向記者回憶說,“創作工程”啟動之初,就在全國各地畫家中掀起了極大反響,幾乎所有的知名畫家,尤其是體制內畫家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2年前,國家有關方面初步公布了115名(組)創作者,與他們簽約,國家向簽約創作者提供10萬元至12萬元的創作資助經費。
最終成功入選“創作工程”的畫家,可能會獲得數十萬的創作資助經費和收藏經費。據財政部教育科學與文化司副司長王家新說,國家以如此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支持主題性美術創作,這在新中國的歷史上還屬首次。
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劉中軍介紹說,“創作工程”的100多個選題由中央黨史研究室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專家擬定,并經中央辦公廳和中宣部批復同意后正式公布實施。涵蓋了近百年來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所有重大歷史事件,包括了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義斗爭和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歷史事件為主題內容。屬于一次國家投錢,由畫家完成的“命題作文”。
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戊戌變法、長征、南京大屠殺、橫渡長江,一直到建設社會主義、粉碎“四人幫”、改革開放、鄧小平南巡,乃至新世紀的抗擊“非典”,160多年來,中國面臨的所有歷史節點都在展覽中得到體現?!?參展作品)凝聚了眾多藝術家數年的心血和努力,呈現了當前我國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最佳水平?!敝袊佬g館館長范迪安說。
“創作工程”的競爭可謂異常激烈?!睆V東畫家潘嘉俊的油畫《1924·黃埔軍?!纷罱K成功入選,但他回憶說,僅黃埔軍校的題材,全國就有不下6位畫家遞交了創作意圖,最終只有一幅成功入選。
絕大部分畫家投入“創作工程”后,就幾乎中斷了其他商業創作,5年時間磨礪一幅作品。
即便如此,最后能成功入選的畫家仍需要過五關斬六將。今年6月份和8月份,“創作工程”藝術委員會進行了不下兩次終審,一些作品在最后關節被刷掉。廣東畫家此次共有4位畫家入圍,除了潘嘉俊的作品外,方瑞的《洋務運動·留美幼童》、張紹城的《淞滬抗戰———十九路軍》以及梁明誠的《1945·重慶》也最終入選,但2年前一同進入初選的另外兩件作品,黎明的雕塑《鄧小平在聯大發言》、方土的《特區開發》,在最后關節未能通過。
創作 如何超越紅色經典《開國大典》
提及新中國美術史,大多數人會聯想到上世紀50、60年代,新中國畫家創作的一批歷史畫。歷經歲月磨礪,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以及《地道戰》、《百萬雄師過大江》、《井岡會師》等歷史畫已經成為經典。時過境遷,面對一些相似題材的重大歷史事件的詮釋,當代畫家能否實現超越?
中國美術館的中心展廳,唐勇力的國畫《新中國誕生》讓不少人想起當年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同樣是面對開國大典的題材,兩代畫家表現出了不同的才思。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鏞向記者分析了這兩件作品: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運用西洋油畫透視效果,為反映領導人群像,畫面等于刪掉了天安門上的一根柱子,但又有非常濃烈的中國元素,吸收了敦煌、農民年畫的特色,紅紅火火,展示出一個藝術家在新中國剛成立時的創作氣度,因此成為經典。
唐勇力的國畫《新中國誕生》則試圖超越油畫《開國大典》?!爱嫾矣弥袊嬛蟹浅<毮伒墓すP畫,將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上的領袖、開國元勛一字排開,夸大了人頭像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比例,采用完全平視的效果,制造出一種類似于民間刺繡的繪畫語言風格?!蓖蹒O說。
“《開國大典》看似不可逾越的高峰,唐勇力的作品創造了獨特的語言風格,比較成功?!薄缎轮袊Q生》這幅作品能否像《開國大典》一樣成為紅色經典?王鏞認為,一幅美術作品必須經歷一段歲月的沉淀后,才能具備成為經典的資格,不過,唐勇力的作品難能可貴地展示出新時代畫家的新穎構思、個人風格。
“此次創作的特殊意義在于,當代中國藝術家已經掌握了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樣式。這批歷史畫,與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的歷史畫不同,與俄羅斯、前蘇聯的歷史畫也不同,當代畫家是以多種藝術形式、風格來畫歷史畫,這種不統一應該說是一種優點?!敝佬g理論家水天中說。
著名油畫家詹建俊《狼牙山五壯士》成為“紅色經典”代表之一,此次他再度參與“創作工程”,但創作風格已然迥異?!独茄郎轿鍓咽俊酚玫氖歉锩鼘憣嵵髁x的手法,而這次展覽的作品《黃河大合唱》,則大膽采用了浪漫主義的筆法,以“三聯繪畫”的方式表現抗日戰爭中的民族苦難與抗爭,在畫面營造出一種“凝固的音樂”的印象:正中一幅為豎幅,象征性地刻畫冼星海的形象,表達作曲家激越的心情和喚起民族奮起的吶喊。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