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博物館國慶迎來游覽"高峰" 安檢規格"比肩"機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0-04
    一部“巴渝華章——慶祝新中國成立60年重慶建設成果展”,讓免費開放的三峽博物館,在國慶期間再度迎來游客量的“井噴”——為確保游客安全,3日上午,部分展廳不得不在3個小時內,四度實施“應急管制和疏導”;其中,僅是安檢入場,高峰時期的排隊等候時間就長達三五分鐘。而電子監測設備的首度投入使用,則讓博物館的安檢規格,向機場安保工作看齊。

    3日中午,記者來到三峽博物館時,盡管天空依然飄雨,但排隊等候入場的游客仍絡繹不絕?!拔覀兪菍3虖娜f盛區進城來看《巴渝華章》的!”一對花甲老人拄著雨傘,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他們曾是土生土長在棗子嵐埡的“老重慶”,后因工作需要遠離主城、安家萬盛;這次前來博物館,就是想通過觀看一些珍貴影像史料,重新拾起關于山城寬銀幕電影院、老上清寺郵局、老電車這些曾經的記憶。當進入展廳、真切觸碰到曾經的記憶時,兩位老人分外激動:“當時,兩分錢的電車票,可以把整個上半城坐通,留下幾分錢,還能看場電影哩!”

    據介紹,“巴渝華章——慶祝新中國成立60年重慶建設成果展”,利用850余幅珍貴圖片,充分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重慶人民的奮斗歷程和輝煌成就。展覽主線部分以歷史時間為脈絡,由“打碎舊世界、開創新紀元”,“建設人民的生產的新重慶”,“探索建設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加快發展”,“重慶直轄——揭開巴渝歷史新篇章”,“站在新起點、實現新跨越”共六個部分組成;副線部分則以英雄禮贊、激情歲月、兩江弄潮、和諧發展、山城之夢、新中國成立60周年重慶杰出貢獻英模六個專題,反映了60年以來重慶市民的生活面貌。

    而在進入博物館大門時,記者注意到,安檢人員都會友善地提醒游客們取下自己隨身攜帶的包裹、手機、鑰匙鏈、錢包等物品,存入安檢區做電子檢測;其電子安檢設備,與機場安保檢票系統處極其相似。該館安全保衛處處長陳杰鋒介紹,這套電子安檢設備,價值29萬元,是此次國慶節前才專門購入并首度投入使用的,它與輕軌新安裝的安檢系統“聯網”,可有效防范和監測出危險品,其安檢規格和效果可比肩機場安檢。

    此外,由于安檢需要,在上午9—11時的入館高峰期間,游客們僅是等候安檢,就需要排隊等候三五分鐘時間,“但感謝大家對此十分理解和配合?!标愄庨L介紹,據統計,博物館在國慶長假前兩天的游客量,分別為5780人和9970人,3日更是有望過萬,迎來國慶游覽“小高峰”——由于3日上午客流量陡然增大,博物館方面不得先后4次對壯麗三峽等展廳實施“應急管制和疏導”,避免客流過于集中觀展。此外,為滿足游客需要,館內原本每天兩場的環保電影,現已每天增場至5、6場。

    收藏人物

    收藏史料,銘記史實,不僅是博物館的責任義務,也是不少收藏人士的愛好和心愿。今天,介紹兩位普普通通的民間收藏者,看看他們又都收藏下了祖國母親和自己家庭在這60年來的那些歷史、那些回憶……

    收藏人物一

    劉?。好磕陣鴳c節報紙登些啥新聞?

    從1949年至今,每年國慶節報上都刊登了哪些新聞?日前,重慶璧山縣從事紅色收藏的劉健,將自己5年時間內收藏集成的“國慶報紙”,自行出資舉辦紅色收藏精品展,把建國以來祖國發生的巨變,借助方寸之間的報紙報道展現出來。

    47歲的劉健,1994年開始專事收藏。祖國50周年大慶時,他突發靈感,希望將祖國巨變的歷史見證物,也系統收藏起來,讓后人通過藏品了解國家大事。收藏什么?幾番思前想后,他把藏品目標確定為報紙,因為“報紙是記錄歷史的載體”。隨后,劉健開始走訪全國各地藏家,用5年時間集齊了1949年以來每年國慶節這天的報紙,報紙主要有《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文匯報》等對開大報。

    從這些報紙的頭條報道內容看,均涉及當年經濟建設、人民生活水平等大事。其間,不僅有1953年我國實施首個“五年計劃”、標志工業化起點的內容,更有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實施五個“五年計劃”,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基本實現等重要信息。

    據悉,劉健的“國慶報紙”精品展,還得到了璧山縣政府的肯定,該展覽在璧山當地免費對游客開放,以宣傳祖國變化歷史。

    收藏人物二

    艾遠興:建起我市首個家庭檔案屋!

    糧票、油票、成績單、畢業證、全家福、明信片,不要以為這些小物件不起眼,它們同樣是成長的伙伴,同樣是歷史的見證。

    家住大渡口區秋實景苑小區的艾遠興老人,正是用這些60年來的家庭小物件,建起了我市的首個家庭檔案屋,并且通過在國慶節里開放“檔案屋”,向周邊鄰里親友講述出“家和萬事興、國強民太平”的故事。

    “艾遠興家庭檔案屋”,就設在74歲的艾遠興老人自己家中,由市檔案局負責人為其家庭檔案屋授牌。屋中22個檔案柜沿墻角一字排開,394盒檔案資料,記載著他家自從1950年以來的點點滴滴。檔案足足有12個大類:綜合、傳記、書信、照片、居家理財、證書證件、醫療保健、傳媒、專題研究、簽名、收藏及其他。

    在這數千件見證自己和社會成長變化的檔案里,有許多見證城市發展、變遷的實物資料:有近半個世紀不同時期的選民證、46年來6次搬家的資料、五十年代的汽車票、船票,還有包括楊虎城子女、焦裕祿夫人及子女,任弼時夫人及兒子等眾多名人的簽名。

    “國家和社會正是由一個個家庭組成,家庭檔案是國家檔案資料的必要補充,也是以小見大、反映國情民生的歷史見證?!睂τ谖沂惺讉€家庭檔案屋的成立,市檔案局副局長李玳民給予了高度評價:記錄家庭點滴不僅能夠增加市民的生活情趣,也是對社會變遷的真實記錄。 (責任編輯:徐晶慧)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