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雕塑院更名為“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03-20]
記者從深圳市規劃局獲悉,為加強城市規劃設計管理的分類實施,進一步促進“設計之都”建設,提升城市空間的文化內涵并與國際接軌,深圳市政府決定將原直屬深圳市規劃局的事業單位“深圳雕塑院”更名為“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3月17日下午,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將正式掛牌。
深圳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國內第一家以“公共藝術”命名的國家事業單位。深圳市政府對更名后的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的職責也作了調整,它的職責是:承擔城市公共空間藝術的研究、策劃、推廣工作;開展公共空間藝術(城市雕塑)創作工作;承擔政府相關部門委托的其他事項。
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掛牌后,原成立于1991年的“深圳雕塑院”名稱仍將保留。根據深圳市政府指示,公共藝術中心將開始有關城市公共藝術制度的調研工作,例如,對公共藝術的基金或公共藝術百分比計劃的設立,公共藝術的建設、評審機制的建立等等,進行調研和論證工作。
另外,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還將接受政府的委托,全面負責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的日常工作?;I辦“20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將是該中心本年度重要的工作任務之一,通過雙年展的舉辦,讓公眾參與其中,親身體驗公共藝術,讓公眾能真正欣賞、理解公共藝術。
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掛牌后,還將圍繞公共藝術概念的推廣,展開一系列公共藝術宣傳工作,例如,通過媒體定期舉辦“深圳市公共藝術系列訪談”,全面系統的梳理深圳特區三十年來公共藝術的發展狀況、成就、問題,從中普及公共藝術的一些基本觀念,讓公眾了解公共藝術,關心公共藝術的發展;舉辦“公共藝術系列論壇”,借雙年展邀請國際國內著名學者、設計師、建筑師、藝術家、公共活動家來深圳之際,組織本地專家學者、創意工作者和學生、市民與他們進行對話,進行公共藝術所專題的互動性論壇;開設系列性的“公共藝術”講座,邀請國內在公共藝術方面著名的學者專家,進行定期的公眾教育活動;開展“深圳人的一天”十年回顧活動,對十年前參加“深圳人的一天”設計建設工作的相關人員進行追蹤采訪,使深圳的市民對這個著名的公共藝術作品進行再認識;組織全體市民和藝術家一起繪制“深圳公共藝術地圖”等。
深圳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透露,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的掛牌儀式將打造成一次城市公共藝術活動。3月17日下午在深圳規劃局一樓舉行的掛牌儀式,將在位于會場中心放置一棵充滿現代氣質的“建言樹”,“建言樹”上掛著主辦單位先前向社會公開征集的幾百封對深圳公共藝術的“建言”。
在“建言樹”周圍,8根白色展覽柱錯落穿插——多件珍貴的歷史事件將以照片、出版物的方式定格于展覽柱上,而“深圳人的一天”等難忘時刻則用DV的方式播放……人們將隨著展覽柱的位置而流動,在動靜結合的展示方式中,走進深圳的城市藝術發展歷史。
相關鏈接:公共藝術名詞解釋
公共藝術是在現代公民社會的基礎上,在公共空間體現了民主、開放、互動、共享的價值觀,并有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程序保障,充分尊重環境、歷史、地域、社區的特征,可利用建筑、雕塑、繪畫、園林、水體、場景、裝置、表演等各種藝術方式加以實現的一種綜合藝術。公共藝術在1960年代初期在美國最早出現,其概念在1990年代后期在中國流行并得到廣泛的認同,它的出現體現了轉型中的中國社會對公共空間民主化進程的需求。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