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制造"亂像"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誰說了算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12-10]
2007年初,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工作在發改委的主持下落下帷幕,共有161位包括紫砂、瓷器、漆藝等工藝師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榮譽稱號,至此,自1979年以來的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審中,共有365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誕生。然而,正當各地為自己推薦的行業技藝人員獲得業內最高榮譽而紛紛慶賀時,中國工藝美術行業主管部門及民間社會團體卻在評審過程中不斷收到來自行內的各種投訴信、“告狀信”,對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結果表示質疑。隱藏在工藝美術行業背后的種種“亂象”逐漸浮出水面。
除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的工藝工作者還能為自己爭取很多和“大師”相關的榮譽稱號,比如某些機構推出的“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民間工藝大師”,甚至在某一個單項作品展上也可以獲得某某工藝大師的稱謂,比如今年三月份某市相關部門推出的“民間工藝大師評選暨精品展”,共有8名工藝師成為該市民間工藝大師。如此眾多的“大師”評選,使得原本應該只有少數人獲得的榮譽變得和“蘿卜白菜”一樣比比皆是,哪個才有真正含金量,一時難辨究竟。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某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之所以現在“大師”滿天飛,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稱謂與經濟利益有著直接的關系。稱謂越高,獲得的利益就越大?!耙粋€紫砂工藝師處在省級大師的地位時,他的一把壺可能賣兩萬,但是獲得國家級大師的時候立刻就能賣到4萬甚至6萬”。他說,在這種利益的推動下,市場對大師的稱謂也就越來越追捧,甚至為了追求高價值,用一些模糊的概念,比如紫砂大師、陶瓷大師等混淆視聽,用“大師”來抬高價格,而究竟其是不是大師,亦或者是國家或者省、市等哪一級大師,則需要買家仔細推敲。該負責人說,一些媒體在工藝美術行業中的措辭也給“大師”滿天飛的現象增亂不少?!皥蠹?、電視對大師的稱謂一定要準確,應該完全按照國家所評授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來稱謂,是省級的,也一定講清楚是人事廳或者省行業學會評授的哪一個榮譽職稱。而不能人云亦云用‘大師’一帶而過?!必撠熑苏f,媒體見諸報端的不正確稱謂,除了一些是因為媒體工作者對工藝美術行業不完全了解外,還有一部分是“有意”之錯,是因為一些經濟利益而和作者達成的某些協議。
目前,在中國工藝美術行業內,“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被認為最具權威性的評定之一?!皹s譽證書是蓋國徽章,受到國家認可的?!钡撬脑u審工作也是一波三折,充滿變數。1979年第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審工作由三個部門擔當,當時的中國輕工業部作為領導工作小組,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作為評審工作辦公室,而評審委員會則是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從專家庫中挑選專家組成。這樣,在政府、專家和行業團體的密切配合下,每四年一次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不僅進行順利,而且獲得國家認可。截至1997年,四屆評選共產生204位國家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1100位省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然而,1997年之后,國家機構變更,原來的輕工業部體制改革后變成輕工業局,輕工業局再經改革成為經貿委的一個部分,而國家經貿委撤銷后歸屬到了發改委”。這樣,在領導機構的變更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定工作被擱置了長達十年之久,直到2006年重新啟動,而此時,負責評定的領導部門轉移到了發改委手中。和前四屆相比,第五屆的評定,發改委除了擔當政府領導角色外,還將原來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負責的具體執行工作也一并攬了過來。有原先負責評選的協會工作人員抱怨道,政府一點不放權給行業協會,在讓我們提交了一至四屆的評審辦法、工作經驗總結以及分類專家顧問委員會等文案后,就將協會撇在一邊自己評。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正是由于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工作脫離了行業協會的支持,使得初涉工藝美術領域的政府部門雖然有著專家團隊的協助,但是沒有行業協會從地方到省市金字塔式的系統支持,使得第五屆的評選爭議不斷。
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向記者介紹說,“按照該評選的最初設想,一至四屆評審的要素點是技藝,該評定的對象其實就是手工行業的藝人,是看你手里的活做得怎樣。誰是全國做得最好的,誰就是國家級大師。因此院校的老師從來沒有列在評審范圍之內。然而,第五屆的時候,161位國家級大師中,有三四位來自院校?!边@位人士認為,院校教授走的是教育體系的技術職稱序列,本來應該是一個高于“大師”的等級,他們在行業內具有理論指導、教育開發等職能,是應該對“大師”加以引導,而不是將自己“降級”和手工藝人爭一個“大師”的頭銜。但也有人認為,大學院校參加評選,除了主管部門定位偏差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還是利益的掛鉤,“一個大學教授做的一件工藝品,可能沒有人知道,但是如果擁有一個大師名頭,放在市場中就會增值?!庇纱艘舱凵涑鍪袌鰧Α按髱煛泵^的盲目追捧,也是迫使院校教授將自己“降級”的一個主要原因。
除了院校涉足大師評選引起業內的不滿外,此次評選的161位國家級大師相對前四屆的204位,個別顯得名不副實。有人透露,此次評選摻雜了更多的“人情關系”,甚至傳言“一些是上面領導特別關照過的”。因此,和前四屆相比,“有些應該選上的沒有選上,有些不應該選上的卻進入名單?!狈路鹬挥袠I內明眼人才能一眼看出這161位國家級大師中到底哪些是真正具有含金量的。
有分析人士指出,要減少第五屆大師評選工作的各種爭議,政府應該放權給行業協會。這樣,行業協會才能淋漓盡致地發揮自身的作用?!懊總€行業協會有一個蜘蛛網似的全國網絡,因此對行業的人、事非常了解。同時行業協會也都會考慮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只要給它1個點的權利,它都能發揮到1.5甚至2個點。比如在紫砂、陶藝等領域常常出現的鑒定證書造假問題。如果行業協會被授權,那么它會想出很多辦法來杜絕,比如運用防偽標識,二維防偽技術,甚至DNA技術?,F在,這些技術都非常成熟,但是因為沒有授權,因此這樣做也是不合法的?!?
但是,目前的行業協會獲得的各種權利非常小,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舉例說,“比如地毯行業,行業協會要制定質量標準,國家不授權,不予認可,因此制定標準失去了意義,也是非法的?!庇捎谠谑跈喾矫娴娜鮿?,使得一些行業協會甚至因為政府官員退休后還能到協會工作幾年,而被稱為“政府養老的地方”,該業內人士說,行業協會其實是一個連接政府和企業間的中間機構,最終應該和政府脫鉤,和企業也要脫鉤。然而現在,由于政府不授權,協會又要考慮自身生存,因此有些協會就會和企業掛靠,這樣勢必會影響到很多工作的公正性。協會的可信度也將大打折扣。他說,只有政府給協會放權,才能徹底解決協會綁定在企業生存紐帶中的尷尬狀況,真正發揮協會的效能。
除了政府放權,評審機構的規范操作以及媒體監督也是促成評選結果公正的重要因素。今年11月,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向世界手工藝理事會亞太地區分會推薦了21位中國地區亞太大師候選人,但只有17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通過評審,獲得了亞太工藝美術大師的榮譽稱號。此次評審由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委托亞太手工藝理事會執行,評審委員會均由外國人組成,其中包括7名世界手工藝行業的專家學者和技藝人員,以及7名亞太地區相關國家的觀察員。負責人介紹說,“此次評選和國內最大區別是沒有任何感情、人脈以及官員關系的干擾。因為參與國不能參加評審,所以只是在評審初期由一名中國人用英文介紹中國工藝美術行業的文化背景、歷史傳承以及候選人的藝術業績、作品風格等,之后便不再參加評審中的任何環節。其中,我們曾經遞交過兩位中國非常著名的工藝美術大師資料,但是因為兩位大師非常不注重國際組織的規定,沒有準備詳盡的資料,而是隨便遞交幾張紙,立即被評委會認為不符合評審條件而予以淘汰。這在國內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國內像這樣有名的大師,哪怕都沒有準備資料,都會被評上?!?br/>對大師名頭的盲目推崇,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一些藏家并不具備欣賞作品的能力,只能憑借一些大師名稱的級別機械地衡量作品的價格。在山西的一次工藝美術展賣會上,一位煤老板就像點白菜一樣只挑國家級大師的作品一一收入囊中。
一位收藏家向記者介紹說,目前國內沒有一個權威機構可以對工藝品的藝術價值和商品價格作以評估。他說,比如宜興紫砂,作壺大師都明白,市場占有率越高,壺價越低。所以他們都克制自己少做,明明一個月能做一把壺的,現在兩個月才一把,這樣一年生產6把,單體壺價就上去了。另外,境外市場的流通渠道也有一定限制,非常有限的壺出了境后,由于數量稀少,單體壺價就更加高昂,而出境壺價格的提升又反過來帶動內地壺的價格。還有,官員、朋友之間互相贈壺,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動了壺價的提升。這位藏家說,比如我送給朋友一把其實只有一萬的壺,然后通過別的渠道讓這位朋友知道這把壺的價格是五萬。久而久之,這位工藝師的壺價就被提升起來了。他說,這種將地位、頭銜、人情等因素摻入其中而不苛求藝術品質的現象是中國工藝美術的怪胎。該藏家認為,主管部門應該設立權威機構,對當代美術品不能做到藝術價值的評估,也能做到商品價值的評估。比如一把壺,評估后市場價在五萬左右,就給它一個評估機構的證書,一個版權證書,這樣,不僅能防假,而且對市場和購買者都是一個參考。不過,針對有些紫砂價格的虛高,很多藏家表示并不擔心,一段時間后,經過市場調整價格會到一個合理價位?!氨热缫粋€壺值2萬,你賣到5萬沒有人買,價格自然就下來了?!?
另外,該藏家也向記者推薦說,如果買紫砂,建議去一些展銷會購買,比起目前在拍賣市場興起的現當代工藝品熱,他認為,拍賣的現當代工藝部分和當代藝術前期存在的問題一樣,也有假拍和炒作的現象存在。因此,在展銷會的價格反而來得真實一些。另外,展銷時,紫砂壺的設計者通常都會到場,購買到他的作品后,不僅能夠合影留念,更能獲得一份由其用毛筆書寫的“保真證書”。增加了作品的真實性。
看來要想梳理清365位國家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背后的種種“亂像”,政府要放權的同時,還要依靠市場自身的價格調整,以及市場監督等有效機制才能得以實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