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信托 財富投資下一站前景值得期待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8-27]
編者按:近年來,藝術品流通市場迅速成長。今年,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雙雙出現劇烈震蕩,但藝術品市場的上升勢頭從未減弱。有鑒于此,藝術品信托應運而生。
所謂藝術品信托,就是把藝術品資產轉化為金融資產,讓無法擁有藝術品的投資者一樣能夠分享到藝術品升值所帶來的收益,或者讓擁有藝術品的人能夠將藝術品轉化為現金流。這種方式在藝術界的呼聲漸高,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收藏家和高端投資者的關注。但究竟怎樣做藝術品信托?它未來的前景會怎樣?收益與風險幾何?本刊采訪了信托公司、收藏家等業內人士,藝術品信托的輪廓漸漸清晰。
今年,面對“跌跌不休”的股市和走向十年拐點的房市,藝術品市場始終熱度未減。有業內人士指出,藝術品已成為投資的第三大熱點。藝術品市場的活躍給一些交易新渠道開拓了空間,藝術品信托就是其中之一。中國首個藝術品信托如何產生?投資人為什么要投資藝術品金融產品?藝術品信托的深度和廣度可以走多遠?帶著這一系列的疑問,本報采訪了曾是中國90年代初第一批拍賣人,國投信托公司總經理呂益民博士。
藝術品信托含義有兩層
想知道藝術品信托首先要了解藝術品信托。就什么是藝術品信托,以及如何理解藝術品信托這些問題,呂益民表示,藝術品信托是藝術品資產轉化為金融資產的一種現象。從本質上講,藝術品信托或證券化包括兩層含義:其一,藝術品資產成為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中的一種重要資產配置標的。金融機構通過向社會投資者發行基金份額(表現為銀行理財產品或信托計劃),募集資金并將資金配置到藝術品領域,通過專業運作、組合化投資、運作渠道和資金優勢,使得社會大眾在沒有藝術品投資專業經驗和精力,沒有購買高價藝術品實力的情況下,可以從藝術品市場中獲取收益。
其二,藝術品資產成為金融機構進行信用評級、資產定價的標的,也就是說收藏藝術品的個人或機構能夠依靠手中的藝術品,獲得金融機構的資信評級,進而獲得資金的融通。目前我們正在探討藝術品信托的各種模式,計劃在國內率先推出藝術信托產品。
中國藝術品信托剛起步
呂益民在談到目前中國藝術品信托的發展現狀時表示,我個人認為,藝術品信托走向成熟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散戶市場,即藝術品市場的交易方式表現為由個人或機構在沒有專業機構指導下直接購買。第二階段以機構購買為主,個人通過機構購買。例如購買金融機構發行的藝術品理財產品。在這種情況下,所有者都是虛擬的,投資者的使用權只有通過賣掉藝術品后分紅實現。第三階段是通過由藝術品本身衍生出的產品進行交易,比如說藝術品交易指數可以上市掛牌交易。目前,中國處于由第一向第二發展的過渡階段,藝術品信托才剛剛起步,西方已經處于第二階段。第二個階段中只有將藝術品賣掉后才可獲得收益,而發展至第三階段時,實現了所有權和使用權完全分離,投資者通過交易衍生品便可獲益。
呂益民還表示,近年來,中國的藝術品交易發展很快。去年“世界藝術品市場趨勢”報告稱,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首次超過法國,規模僅次于美國和英國,位列世界第三。06年,中國先鋒派藝術家劉小東創作的油畫《三峽新移民》11月21日以2200萬元成交,創造了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新的世界紀錄。
就當今中國的許多大城市而言,已經擁有了藝術品信托的土壤,或者說是豐厚的群眾基礎和物質基礎。除了資歷較深的收藏家,許多年輕的新貴也踴躍進入收藏藝術品的天地。此外,隨著中國人財富的增加,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如何規避傳統投資品種的風險,成為許多人正在考慮的問題。
而在西方國家,藝術品信托于上世紀50年代就已出現,藝術基金、為藏家提供咨詢服務和抵押融資的藝術銀行服務陸續推出。在國內,已有金融機構敏銳地嗅到這一商機,但是由于種種障礙,目前只有民生銀行的試水產品,其他金融機構還沒有推出該類產品。
現在,中國的藝術品信托還處在初始階段,每一步探索,都在為這個行業積累寶貴經驗。藝術品信托與股票、期貨等金融產品一樣,都得在深刻研究標的本身的基礎上進行,股票、期貨需要研究上市公司、糧食、黃金、石油等,藝術品信托需要對藝術品領域有研究、有眼光、有判斷。呂益民說:“為了搞好這個產品,我們大量補習了藝術品領域的知識。如果說藝術品信托與別的信托產品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它除了財富的收益,還有審美和知識的收獲。我想,對于投資者,也是這樣?!?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