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大步邁向品牌輸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7-23]
受全球經濟一體化加速、貿易摩擦增多及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德化陶瓷業的發展面臨新的壓力。然而,德化陶瓷業仍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2007年全縣陶瓷產值58.81億元,增長25.0%。今年1月至6月,全縣陶瓷產值達33.81億元,同比增長23.5%。
品牌聯盟全面推進
“德化的陶瓷太精致太漂亮了,在韓國還沒見過這種工藝,尤其是陶瓷做的菊花,工序復雜、技藝精湛,非常美麗?!比涨?,在匯集了德化十多位工藝美術大師的近千件陶瓷精品的中國瓷都·德化盛文陶瓷青島營銷中心,一位韓國客商發出了由衷的贊嘆。自此,德化在全國的陶瓷產品營銷點已達近30家,逐步形成了集生產、配送、銷售為一體的營銷體系,進一步打響了德化陶瓷在國內外的品牌知名度。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德化縣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在全國參展、設立營銷點,培育一批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名牌產品。目前,全縣陶瓷生產企業已達1100多家,產品遠銷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傳統瓷雕、西洋工藝瓷、日用瓷等齊頭并進的陶瓷產業格局。
近年來,德化提出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工藝大師品牌的戰略,加強新一輪品牌宣傳。2003年,德化被授予“中國瓷都”稱號,區域品牌聲勢與日俱增。隨后,該縣以“中國瓷都·德化”為主打品牌,積極扶持重點企業開展品牌創建活動。其中冠福、佳美、辛默樓、富貴紅、國瓷苑、儒苑禮瓷等一批知名度較高、品牌形象較好的品牌示范企業,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截至目前,全縣榮獲中國馳名商標1件、國家名牌2件,中國陶瓷行業名牌6件,中國出口名牌商品2件,省著名商標13件,省名牌產品7件。此外,該縣還擁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17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8人,逐步形成老、中、青陶瓷藝術人才梯級隊伍。
品牌助推拓展市場
作為我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及千年古瓷都,德化的優勢何在?順美集團董事長鄭澤洽告訴我們,就一個圣誕老人,外國客商曾經下單給越南、潮州等地的陶瓷企業,然而最終還是找到德化,找到我們?,F在,每天都有幾十位外國客商到德化,看陶瓷樣品,下訂單。
在2006年世界杯足球賽中,順美集團公司生產的19萬件工藝瓷——德國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部隊員的陶瓷肖像紀念品,被搶購一空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世界頂級足球賽事紀念品生產授權的門檻之高,令多少商家望塵莫及。而順美陶瓷作為出口名牌產品,卻跨過這道門檻并分得一杯羹。
長期以來,德化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走向國際,到歐美等國家舉辦或參加展銷(洽)會,到境外設立辦事處或分公司,創建企業窗口,全方位拓展陶瓷市場。順美集團公司就是德化首家設立境外公司的企業。從2000年開始,該公司先后在歐洲設立順美集團(歐洲)總公司、順美集團(德國)有限公司、SMG(德國)工藝品設計策劃中心。由于要不斷適應不同國家的風俗習慣和工藝要求,這使順美不僅擁有世界性的技術、理念和視野,而且也促進了企業的內部管理與國際接軌。目前,美國、歐洲、東南亞等一大批客商已成為德化陶瓷企業的固定客戶,德化也成為全國最大的工藝瓷生產和出口基地。
品牌瓷都魅力四射
在深圳文博會上,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許興泰的“渡海觀音”拍出60萬元,而在德化陶瓷街,造型、尺寸都相當的一尊“渡海觀音”售價卻只有幾百元,品牌的附加值在這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隨著“中國陶瓷之鄉”、“中國民間(陶瓷)藝術之鄉”和“中國瓷都”等稱號先后花落德化,德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日益提升。德化也逐步實現了由產品輸出向品牌輸出的轉變,形成了產品、企業與區域三種品牌的良性互動。
陶瓷產業集群的形成,使德化在城關集聚了10萬多名工人,形成了強大物流、人流、信息流、資金流,促進了大城關的快速發展,城鎮化水平達57.43%。同時,陶瓷產業能源結構的調整,解決了“林瓷之爭”,促進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發展,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7.3%,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綠色資源。此外,1100多家的陶瓷企業為農民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