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私人美術館是“自身殺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7-19]
近年來藝術家建立自己的美術館后,一般首先考慮對經典作品的持有和典藏,其次才是在對外的展覽、宣傳等。但好作品大都進入美術館,尤其是缺少高價位刷新紀錄的刺激,這會影響藝術家的市場發展。中國近現代書畫中的潘天壽先生的作品絕大部分都進入了美術館等文博機構,市場存量的真跡極其少,這在客觀上阻隔了其市場階梯的爬升,偶有高價作品也是鳳毛麟角。
建立私人美術館會減少對國際重要經紀商的吸引力。其實先經過市場逐步夯實了價格,有了市場的利益為誘導,回頭爭取學術的機會,比較容易募得贊助款,以舉辦各項學術座談與討論會。許多國際級大畫廊或經紀機構,原本就有推廣藝術家的柔軟手腕及豐富經驗。過多個人美術館的操作與出臺,反而會讓藝術家淪為家族藝術家或區域型藝術家。
就目前而言,私立美術館的“公正性”本身就得打折扣。當藝術家或者其家屬出版藝術家典籍或者賣畫時,會遭來“出版的目的是為了賣作品”之類的質疑,而損及創作者形象。目前一些名家出版品會選擇“假手”其他公立美術館或學術機構來做,獲得更大的公信力,也才會吸引更多持美術史的收藏家進場“活絡”市場,交易紀錄才會墊高。中國當代藝術家就市場一線來說,目前都不具備建立個人美術館的可能,因為作品大多不在藝術家自己手上。
另一個方面,如果藝術作品是遵循正常的市場渠道進入公立美術館或私人藏家手中,就會對市場產生良性作用。適度的作品流通,使官方美術館有好畫可收,他們才能放手做展覽,讓美術史留下精彩篇章。反觀私人藏家也是一樣,讓他們有作品可說,有差價可賺,藏家的資源與力量就可補官方美術館的不足。
正如上面所說,我們不是說不可以建個人美術館,但建美術館是需要實力的。除了藝術家本身成就夠不夠格之外,建立之前你最好要先找好一個專業的、具有強悍的營銷能力和公關能力的博物館精英團隊來幫你運作。
欄目簡介
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AMRC
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AMRC是一個專門以研究藝術市場為主要目標的學術研究機構。由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著名藝術市場分析專家趙力先生主持。自2007年初成立以來,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已經陸續推出了《2006-2007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報告》、《藝術財富》系列叢書,還即將推出《2007-2008中國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收藏手冊》、《藝術基金》、《年輕藝術家檔案》等其他研究書籍。同時本研究中心還注重學術性展覽的策劃,尤其關注年輕藝術家的發展與成長。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