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最具收藏價值的美術家評選揭曉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7-17]
由證券日報·創業周刊藝術與投資版、從長城到奧林匹亞藝術行組委會、美博印象文化藝術投資有限公司、第一屆世界智力運動會智慧之光藝術活動委員會共同發起的“中國當代最具收藏價值的美術家評選”活動現已落下帷幕。本次活動是由多家專業機構合作,由收藏界和美術界眾多專家組成專業評審委員會,經專業角度的甄選和評定,面向社會和書畫投資收藏愛好者公開推薦優秀的美術家。
此次“中國當代最具收藏價值的美術家”評選活動,著眼于中國當代畫壇,以傳統繪畫功力為主要參考點,兼以畫家自身學識、市場基礎、社會貢獻等多方面綜合考量而定。當代藝術、油畫、創新材料繪畫等非傳統意義的美術均不在此次評選范疇。雖當代畫壇熙熙攘攘,名家、大家紛紜,然幾十載風云過后仍可屹立不倒者,惟藝術與學識并具,市場和社會共識者方可!縱觀中國美術史千載長河浩浩蕩蕩,畫家若星辰寥落,歷經朝代更迭而姓名能流傳至今者,莫不如此。
當代書畫藝術市場發展的十幾年間,從最初老古玩行式銷售加西方拍賣的簡單路子摸索至今,亂花漸欲迷人眼,有過追逐名家的瘋狂也有過假畫泛濫造成的低迷,市場的發展可以說也選擇和造就了大批收藏者;而收藏者欣賞能力的提高最終帶來市場的日益成熟,使當今的市場多了冷靜和理性。
評委會的成員或是美術收藏大家,對藝術市場有獨到見解,或是知名美術評論家,對美術史和美術作品有深刻理解,本著對藏友負責,對藝術市場負責的態度,謹慎的奉上自己的收藏意見。當代美術收藏最終要回歸到傳統的審美上來,有傳統文學積淀的美術作品一定會有更長久的藝術生命力!因此,此次評選將傳統功力作為考量的一個重要標準,評選出的畫家,在傳統筆墨方面無不有深厚的功力和獨到的見解?!皫煼ü湃恕焙汀皫煼ㄗ匀弧边@兩條重要的理論在評選中被無數次重提。
此外評選出的每位藝術家在各自的美術道路上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走著一條藝術創新之路。在筆墨的運用上獨具匠心,吸納古法之余能有自己的體悟,變古法為我用,在水墨作品的風格多元化上有很大的貢獻。相信這次評選出的當代畫家能夠憑借自身的藝術修養在藝術市場上展現其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和收藏價值。
中國當代最具收藏價值美術家評選
主辦方:證券日報·創業周刊藝術與投資版、從長城到奧林匹亞藝術行組委會
承辦方:美博印象文化藝術發展公司
支持單位:第一屆世界智力運動會智慧之光藝術活動委員會
當代最具收藏價值的美術家
黃永玉 劉大為 賈又福 劉文西 王明明 劉兆平 祁健民 張仃 林墉 楊曉陽
山東諸城人,1945年出生。1968年畢業于內蒙師大美術系,1980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班,受教于葉淺予、蔣兆和、李可染、吳作人、黃胄等中國著名畫家,基本功扎實,并刻意求新,工、寫皆精。作品嚴謹深刻并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作品以反映北方少數民族生活風情以及重大歷史題材著稱于世。是中國當前藝術成就突出,影響較大的國畫家。
作品曾多次入選國內外重要展覽并發表。有作品獲《光明日報》美術獎一等獎,"全國第一屆教師美術作品展覽"一等獎,"全國第二屆連環畫展"二等獎,"全國第六屆美術作品展覽"優秀獎,"全國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有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等單位收藏?,F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教授。
1958年生,陜西人,1986年畢業于西安美院國畫系研究生,從師劉文西教授,曾任西安美院國畫系副主任、主任。1993年他被破格評為副教授,同年榮獲陜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4年出任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1995年主持美院工作。楊曉陽1997年起任西安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國家“三五”人才。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陜西省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委員、陜西省教育界“十大杰出新聞人物”、中央電視臺2003年“東方之子”。2007年8月22日,楊曉陽榮獲國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其創作作品被多家知名藝術機構收藏。
主要學術著述 《告別過去——楊曉陽作品集》、《速寫教程》等,主編《西安美院五十年校慶作品集》、《西安美院中青年素描集》、《西安美院五十年論文集》
楊曉陽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西安美術學院院長、陜西省政協委員、國家“三五人才”、全國青聯委員。
1942年生于河北省肅寧縣,1965年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師承李可染先生,以中國北方太行山為創作基地,從事山水畫創作以及美術理論研究?,F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獲英國劍橋世界名人傳記中心授予的“世界名人二十世紀成就獎”。在北京榮寶齋出版社出版《賈又福談畫篇》、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賈又福山水教學體系 》、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賈又福集:苦修集、懷鄉集、觀化集》。曾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賈又福工作室教學匯報展》、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賈又福工作室師生作品展”等。
1942年生,新時期新嶺南派的代表,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畫院院長、美協廣東分會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廣東省文聯副主席,黨組成員,全國人大主席成員團成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一級美術師。1989年任第六屆全國美展評選委員副主任,1991年受聘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1993年受聘暨南大學藝術中心主任。擅人物、花鳥畫,風格瀟灑、清新、明麗,兼擅文論及插圖。1981年創作《宋慶齡》入選廣東美展二等獎;1982年《訪問巴基斯坦組畫》獲廣東省首屆“魯迅文藝獎”;1983年獲巴基斯坦總統頒發“卓越勛章”;林墉多次在國內舉辦個展,出版有《林墉作品選》、《林墉訪問巴基斯坦選集》、《人體速寫》、《林墉肖像畫》、《林墉中國人物寫生精選》等。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副研究員,著名社會活動家,著名中國畫家,現任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慶書畫院執行院長、文化部主管的中國國家書畫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敦煌創作中心顧問、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網絡電視臺書畫院高級顧問、中國國際藝術家學會副會長、中華書畫協會副主席、陜西書畫藝術協會主席、陜西慈善協會理事、《陜西書畫藝術交流報》社長等職。
1952年生于北京,20世紀70年代王明明長期刻苦學習和創作,求教于吳作人、李苦禪、蔣兆和、劉凌倉、盧沉、周思聰等諸名家,打下堅實的繪畫基礎,國畫、版畫、連環畫、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大展并獲獎。1978年調入北京畫院從事專業創作。其作品力求通透傳統,強調意趣,以文人畫恬淡美與現代意識相融,以傳統筆墨精神與生活深度相融,別具新風。代表作如《杜甫》、《招魂》、《賣炭翁》、《虔誠的信徒》、《苗鄉三月》、《林泉高逸》等作品給人留下難忘印象。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大型畫展,曾在新加坡、日本、香港、臺灣、加拿大等地舉辦個展及講學,影響頗大?,F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美協理事、北京美協副主席、北京市美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委會副主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
生于1924,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和作家、詩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14歲開始發表作品,以后一段時間主攻版畫,并飲譽國內外。1952年由香港回北京,在中央美術學院工作。先后擔任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1956年就出版過《黃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詩瑪”,曾轟動了中國畫壇。黃永玉擅長版畫,主攻國畫,其畫構思奇特,造詣精深。國內多家出版社相繼出版了黃永玉的《湘西寫生》、《永不回來的風景》、《黃永玉》等多本畫冊。國內多家媒體頻頻播放他的專題。他的作品在德國、挪威、法國、日本及東南亞各國巡回展出,曾榮獲意大利最高榮譽獎“司令勛章”。
黃永玉自學美術,文學,為一代“鬼才”,他設計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裝家喻戶曉。其人博學多識,詩書畫俱佳,亦是詩、雜文、散文、小說、劇本的大家,還著有《永玉六記》、《吳世茫論壇》、《老婆呀,不要哭》、《這些憂郁的碎屑》、《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太陽下的風景》、《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等書。畫過《阿詩瑪》、生肖郵票《猴》和毛主席紀念堂山水畫等。在澳大亞、德國、意大利和中國內地、香港開過畫展。在海內外享譽甚高。
中國美協副主席、原西安美院院長,現任西安美術學院名譽院長、西安美院研究院院長,黃土畫派藝術院院長、陜西省文聯副主席、陜西省美協副主席、陜西國畫院名譽院長、延安市副市長等職,教授、中國共產黨員。
1933年生,1950年考入上海育才學校, 1953年入浙江美術學院,受大師潘天壽先生等老師的直接教導;1958年畢業后自愿到西安美院工作至今。他是第七屆、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第六屆全國文聯委員,全國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文代會代表,全國美協第一屆中國畫藝委會委員、歷屆全國美展評委會委員。
劉文西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和美院的領導工作,從1984年起承擔西安美院副院長、院長達十二年。他堅持不斷地深入生活,不斷地艱辛創作,以陜北為生活基地,描寫陜北人民的特有個性和氣質,創作了大量的陜北革命歷史題材和人民群眾風土人情的作品,在中國畫壇上創立了“黃土畫派”。
被華君武形容為“畢加索+城隍廟”。他以畫壇多面手享譽世界:漫畫、年畫、宣傳畫、裝鈽畫、壁畫、書法,最后歸結為焦墨山水畫。廣闊的藝術胸襟使他以最世界的眼光革新最民族的藝術,將焦墨從一種墨法拓展為一種獨立的繪畫語言,形成蒼茫雄強的畫風。
1957年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第一副院長,1959年赴意大利主持中國近百年國畫展、1980年任中央工藝美院院長,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全國壁畫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副理事長,黃賓虹研究會會長,《1949-1989中國美術年鑒》顧問。張仃作品享譽海內外,被眾多知名機構收藏。出版有《張仃水墨山水寫生》、《張仃焦墨山水》、《張仃畫集》、《張仃漫畫》等。
中國書畫藝術家協會執行會長,中國文化管理學會常務副會長,聯合國藝術品保真認證協會高級顧問?,F任國家書畫真偽科學鑒定系統藝術專家委員會,北京國際創意產業聯盟理事會召集人,首都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