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隆德縣成為西部首個中國書法家之鄉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7-12



    中國書法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兼秘書長趙長青(左二),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寧夏書法家協會主席吳善璋(右二)為隆德縣頒發“中國書法之鄉”牌匾,隆德縣委書記周慶華(右一)、隆德縣縣長米超(左一)接牌



    趙長青為書法愛好者郵資封簽名

    7月7日,寧夏固原隆德縣接受中國書法家協會頒授“中國書法之鄉”的授牌儀式在銀川市舉行。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副主席兼秘書長趙長青,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寧夏書法家協會主席吳善璋為寧南隆德縣頒發“中國書法之鄉”牌匾,隆德縣因此成為全國第五個、西部地區第一個縣級“中國書法之鄉”。

      盛世興文化。隆德縣是中國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途徑地點之一,自古以來文化底蘊深厚,書法藝術源遠流長。隆德既有千古秀峰,又有革命圣地六盤山的巍巍屹立,還有左公柳、石窟寺、北聯池、清涼寺等200多處寶貴的文化遺。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繪畫、剪紙、刺繡、泥塑等民間藝術浸潤著隆德的人文情懷。在人杰地靈環境熏染下,傳統文化中書畫的璀璨瑰寶,就成為隆德人薪火相傳的精神之燭。

      史料記載,自宋至今,隆德代有奇才,墨跡名作眾多。僅清代乾隆至民國時期,隆德就出過張維岳、張文源、雒象屏、雒達、雒玉麟、張蔚儒等丹青妙手。特別是雒達,是寧夏籍唯一的齊派(白石)嫡傳弟子,成為造詣精深的書法家和一代學識淵博的學者,書法藝術作為隆德縣的傳統藝術瑰寶得以廣泛的傳承和發揚。

      20世紀80年代開始,隆德縣以政府紅頭文件形式規定,全縣中小學中開設書法課,學生從三年級開始普遍接受正規書法教育,使書法藝術普及到中小學課堂,書法習練交流收藏氛圍濃厚,漸成為隆德百姓生活的主要內容。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區級書法家10人,固原市書協會員28人,隆德農民書畫院有“院士”216人,書法愛好者人數更在萬人以上,熱愛書法,尊重書法人才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中國書法家協會按照嚴格的驗收標準,對隆德縣書法藝術成果做了廣泛深入的調研之后,正式命名隆德縣為“中國書法之鄉”,使得隆德縣在建設小地域大文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同時,隆德縣編輯發行了反映隆德縣歷史風貌和現代文化建設的郵票專冊,并獲得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喜愛和追捧。隆德縣以“中國書法之鄉”命名掛牌和寧夏自治區成立50周年慶?;顒訛槠鯔C,擬進一步大力實施文化產業工程。通過政府扶持、經營者投入的方式,以著作權為紐帶,鼓勵泥塑、剪紙、篆刻等特色文化產品經營者成立公司,達到批量生產,并在區內及周邊各市縣開展產品推介活動。

      據悉,寧夏還將全力打造自然風光、歷史傳統、民間民俗、紅色革命“四大文化”地域文化品牌,通過旅游支柱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來壯大文化軟實力。同時,寧夏擬整理出版文化叢書,主要包括古詩詞、古遺跡等傳統文化、雕塑、社火、臉譜等民俗文化和民間故事,小說散文等文學藝術;積極組辦古書畫展和農民書畫展;把書法、繪畫、剪紙等也列入到中小學藝術教育內容中去;并全面開展換字行動,將縣城主要街道、道路、廣場等地方的宣傳標語字體,由現有的機打印刷體逐步更換為毛筆手寫體。今后,會標、宣傳標語等均以毛筆手寫體為主。通過這些活動,逐步引導大家尊重書法、學習書法、運用書法的自覺性和延續性。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