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195件文物海外回歸記 特殊禮物從瑞典回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6-19
    6月12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歷代帝王廟首次集中舉辦“成功追索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的專題展覽,展示了近5年來的5批共計195件“海歸”文物。其中包括中國政府通過法律手段從丹麥追索的156件中國文物;從美國追索的6件漢代陶俑;海外華人購買并捐贈回國的31件漢陽陵陶俑;瑞典東亞博物館歸還的1件漢代陶馬俑和日本美秀博物館歸還的1件北魏石刻菩薩立像。那么,這些精美“海歸”文物是如何回歸中國的呢?

    遺失的珍品從美國回歸

    漢代是中國封建王朝的興盛期,漢代藝術以深沉雄大的氣魄聞名于世。這次展出的漢代陶俑、彩繪陶俑都是出自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間,有黑灰陶制的陶俑、女俑,還有灰陶制的彩繪陶俑。2002年3月,陜西省公安、文物部門在破獲一起盜掘文物案時,發現美國某拍賣行即將拍賣該省西安市西漢皇陵被盜的6件陶俑。外交部、公安局、國家文物局和陜西省有關部門依照國際公約展開追索工作。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代表中國政府進行交涉,及時阻止了文物拍賣,并最終促成這批文物重新回歸故土。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也牽動著當地華人華僑的愛心。2007年,由美籍華人范世興、鄧芳夫婦等人募款在美國購買并捐贈給陜西漢陽陵博物館的陶俑及編鐘就是其中的代表。經專家認定和儀器檢測,確定這批流失美國的文物為漢陽陵出土的陪葬品。其中13件彩繪陶俑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研究價值。編鐘屬于仿青銅禮器而制作的明器,為貴族身份象征的陪葬用品。本著“從哪來回哪去”的原則,從美國追回的6件陶俑送回陜西省保存。



    南北朝彩繪騎馬俑

    特殊的禮物從瑞典回國

    一件高49厘米、長47厘米的漢代彩繪陶馬在展廳中格外醒目。這是瑞典東亞博物館給我國的一份特殊禮物。

    1995年,一件漢代彩繪陶馬通過非法途徑流入瑞典。收藏者將它捐獻給瑞典東亞博物館。該館發現這件文物的來歷和背景后,秉承國際公約和《國際博物館協會職業道德準則》的精神,決定將這件來源不明的漢代陶馬歸還中國。2004年9月,經過瑞典政府同意,瑞典東亞博物館將漢代陶馬交還中國政府。

    這件陶馬造型威武雄壯,氣勢豪邁奔放,是漢代陶塑藝術的杰作。它的回歸,不僅表明了瑞典政府和博物館反對走私的堅定立場,更是瑞典人民送還給中國人民的一件特殊禮物。

    歸來的菩薩

    在展廳正對大門位置,擺放著公元386-581年北朝時代制作的一尊菩薩立像。這尊菩薩立像通高120.5厘米,像高92.2厘米,是石灰石制成的北魏石刻作品。由日本美秀博物館歸還中國政府。

    這尊高1米有余的北魏菩薩立像1976年出土于山東博興一處窖藏。1994年,山東省博興縣文物保管所發現收藏的一尊北朝時期的菩薩立像被盜。后來該像不幸流到境外,并被日本美秀博物館在英國購得。2000年,國家文物局獲悉被盜菩薩像出現在日本美秀(MIHO)博物館展覽中,決定立即派員與日本美秀博物館進行交涉。經過雙方磋商,2001年中日雙方簽署備忘錄,美秀博物館同意將菩薩立像無償歸還中國,同時中國方面同意美秀博物館借展該文物7年。2008年1月,這尊菩薩立像在完成日本7年借展后,終于從日本回歸祖國,并入藏山東省博物館。該造像與著名的青州造像為同一系列作品,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156件從丹麥回家的文物

    在這次流失海外中國文物的展覽中,有156件展品是從丹麥被追回的文物。有東漢的陶船、撫琴俑、彩色駕車俑、歌唱俑、雜技倒立陶俑等,還有陶豬、陶羊、陶雞、陶牛等,還有唐代的十二生肖俑、夏商的玉鉞、明代的黃綠釉陶俑、黃綠釉拔步床等家具。這批共156件文物中,除了一件是上古玉鉞外,主體部分是陶俑以及家畜、家禽、房舍、家具等明器模型,年代為西漢至明。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孫機表示,雖然這批從丹麥回歸的文物中,沒有發現特別罕見的稀世瑰寶,但有不少件時代大致可相銜接的人物俑,它們為中國古代服裝史勾畫出了一個約略的輪廓,有一定參考價值,理應引起關注。

    據悉,這批文物的回國路也走得不尋常。今年2月,丹麥警方在哥本哈根市查扣了一批可疑的中國文物和其他國家的古代藝術品,并及時向中方通報了有關情況。國家文物局在獲悉此事后,通過我國駐丹麥大使館向丹麥警方提出歸還這批中國文物的要求。中國政府堅決保護和積極追索非法流失本國文物的行動得到丹麥警方理解。在丹麥大龍(DALOOG)公司總裁范漢民(Hemming Van)的積極斡旋和協助下,今年2月,丹麥地方法院宣判將這批中國文物歸還中國政府。據悉,從丹麥追索的這百余件文物展后將回歸西安博物館收藏。

    6月12日,國家文化部部長蔡武向丹麥大龍(DALOOG)公司總裁范漢民(Hemming Van)先生頒發了表彰證書,表彰范漢民先生在我國政府追索非法流失到丹麥的中國文物的過程中積極斡旋,提供了有力的協助,并致力于推動中丹兩國加強文物返還領域的國際合作,對中國文化遺產事業及促進中、丹兩國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高價購得馬首銅像捐贈國家

    國家文物局宣布,2007年港澳知名愛國人士何鴻燊先生以6910萬港元的價格,購入原屬圓明園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水力鐘”噴泉的馬首銅像,并決定將其捐贈給國家。馬首銅像原定于今年10月通過蘇富比拍賣,但因何鴻燊先生有意將馬首銅像捐贈國家,收藏者遂同意在拍賣前將銅像售予何先生。這項交易刷新了中國清代雕像之世界最高成交價。在何鴻燊先生安排下,馬首銅像將于今年10月4日至8日在香港展出,并將于10月9日在澳門展出。

    我國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對于散失海外的珍貴文物的追索和征集,國家歷來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近年來,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增長和民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現了國內企業、民間團體乃至個人參與收購流失海外中國文物的熱潮。面對這一新情況,2002年財政部設立了“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專項經費”,支持國家文物局開展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工作,以規范民間組織的征集行為,進一步做好海外珍貴文物回流工作,建立一種健康有序的海外文物回流機制。截至2006年5月,累計實施了14個重大征集項目,使用中央財政資金近2億元,搶救征集了流散于海內外各類珍貴文物204件,以及珍貴皮影文物6萬余件,涉及書畫、青銅器、佛教造像、古籍善本、家具、皮影、玉器、陶瓷等多個文物類別,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商報記者吳穎

    10年間海外文物回流一覽表

    ■1998年從英國索回走私出境的我國文物3400余件

    ■2001年從美國索回走私出境的河北曲陽五代王處直墓彩色石雕像

    ■2001年加拿大國家美術館將龍門石窟石雕佛像1件歸還中國

    ■2002年與美國海關合作,索回走私出境的我國古生物化石93箱110件

    ■2003年從美國索回陜西西安漢墓中被盜掘的6件陶俑

    ■2005年瑞典東亞博物館將1件漢代陶馬歸還中國

    ■2006年美籍華人范世興、鄧芳等人購買流失美國的31件漢陽陵陶俑并捐贈給中國

    ■2007年港澳知名愛國人士何鴻燊購買圓明園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水力鐘”噴泉的馬首銅像,并宣布捐贈給國家

    ■2008年日本美秀博物館無償歸還我國被盜的山東博興北朝石刻菩薩造像

    ■2008年從丹麥索回走私出境的我國文物156件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