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歲西泠印社并入27歲中國書協?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5-14]
百年來精英云集、向以高精尖著名的民間學術團體西泠印社,正在申請加入官方的、群眾性普及藝術團體中國書協。 “這等于讓藝術界的中國科學院去加入中國科協?!彼囆g界的同人結社傳統被認為受到官僚化的侵擾,將失去最后一塊“田間”。
西泠橋畔,占盡“湖山最勝”的金石界“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現在正陷入尷尬之中。
一個月來,由于它主動申請加入中國書協,引發反對聲浪四起,至今仍未能平息。
風波起于2008年2月27日。當天《書法導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一則中國書協會議召開的消息。報道稱,“2008年1月25目,中國書協五屆六次主席團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接收西泠印社、中國金融書協、中國鐵路書協為中國書協團體會員問題?!?br/>
百年來精英云集、向以高精尖著名的學術團體西泠印社,要加入30歲不到的群眾性普及藝術團體中國書協,與中國金融書協、中國鐵路書協并列?此消息一出,輿論頓時嘩然。各種藝術專業網站的論壇上,更是罵聲一片。
“斯文盡喪?!币晃焕仙鐔T評價說。
反對聲浪
“西泠印社不能加入中國書協?!?月17日,90歲的西泠印社常務副社長郭仲選在病床上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說。社長啟功兩年前去世后,郭是排名第一的副社長。
“西泠印社有一百多年歷史的,中國書協才幾天?西泠印社就是西泠印社,不是書協的西泠印社?!惫龠x稱,對于印社入協一事,自己毫不知情,也堅決反對。從去年12月20日入院以來,“從來沒有人告訴我過印社要加入到中國書協,是劉江打電話問我,我才知道?!?br/>
82歲的副社長劉江老人同樣未被告知。劉江說,一直到3月底,社內舉辦春季雅集前,有朋友打電話問他,他還是將信將疑。直到那一周內,第三個人打來電話,他才覺得可能是真的。
劉江立即給郭仲選打了電話,“他說也不知道”;打電話給代表政府管理印社的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印社社務委員會主任魏皓奔,“他說他也不是太清楚,也是《美術報》上看見的,‘正在看’?!?br/>
南方周末記者遍詢的十多位西泠印社副社長和理事、社員,均表示從未被告知過此事?!拔覀兒敛恢?,就被人悄悄賣了?!庇猩鐔T說,他們懷疑其中存在不可告人的交易。
“我建議應該開個理事會討論,不能由哪一個人自己決定?!惫龠x說,按照章程,“如果要加入書協,應該開社員大會,由全體社員來決定”。
3月27日,社長會議召開。除了臥病在床的郭仲選和在上海行動不便的韓天衡兩位副社長外,社務委員會主任魏皓奔和劉江、朱關田、陳振濂幾位副社長參加了會議。但即使在社長會議上,對于究竟是誰違反章程、推動印社入協,也未作出任何通報。
劉江說,身兼中國書協副主席的朱關田在會上發了言?!爸礻P田說,中國書協某某人半年前問他了:有人提出你們印社要加入?!?br/>
劉江隨后發了言,“我說這么做欠妥——這么重要的事,社長會議也沒權力決定?!眲⒔瓝鷳n,西泠印社既有國際會員,又有畫家等會員,要加入書協,這些社員的身份不合適,欠考慮。
這些意見被部分采納。第二天,3月28日,春季雅集的上午,魏皓奔作了十多分鐘的發言?!八柽@個機會提了一下:‘這事我們社長會議昨天討論過了,要等下次理事會、秋季雅集時再討論。關于印社加入中國書協一事,須印社理事會甚至會員大會表決通過才能生效’?!眲⒔貞?。
“我們有規定,個人不接受任何采訪?!?月29日,被多位社員指為一手策劃入協的當事人,印社副社長、秘書長陳振濂在電話里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現在正值印社換屆的敏感期,他不便表態。
“謠言止于智者?!标愓皴フf,“我們仍然在工作,看看我們搞的秋季雅集,三個展覽、九個會議。你該知道我們西泠印社的人是怎么在工作的。而那些潑臟水的人又為印社做了什么?”但陳振濂拒絕對程序問題進行任何解釋。
3月31日,印社雅集后,吳昌碩之孫、88歲的西泠印社理事吳長鄴,攜同兩位社員兒子吳超、吳越上書西泠印社副社長、理事和社委會,表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
“申入書協,既然有悖社章組織原則,理應在社長會議上宣布無效。社長會議這么做,是在推諉?!眳浅邮苣戏街苣┎稍L時說,從魏皓奔對社員的告知來看,等于是承認以前的申請仍然有效。只是需要進行理事會的追認即可?!斑@等于讓藝術界的中國科學院去加入中國科協?!薄罢鲁桃褋y,原則踐踏,印社今后的聲譽地位、健康運轉和持續發展,怎不令人迷茫與擔憂?”吳氏父子在公開信中寫道?!扒皫滋煳覀兌际盏搅艘环獠桓夜_名字的匿名信,要我們不要破壞105年社慶的大好氣氛。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抵制入協才是當前的重中之重,才是獻給105年周年慶的最大禮物?!眳浅f?!安蝗?,印社105年慶典之時,將是百年西泠終結之日?!?br/>
官民之間
“這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工作作風問題?!倍辔灰蟛痪呙纳鐔T說。百年之前,印學大師朱孝臧題詠《西泠印社圖》曾贊嘆西泠人的雅潔高風,“留得西泠干凈土,家風夢篆有斯人?!钡倌旰?,“留得干凈土”已成了隱憂。
作為僅有的兩個直接在民政部注冊的民間社團之一(另一為宋慶齡基金會),西泠印社素以承繼民間傳統的同人結社標榜。但實際上,從1963年恢復印社以來,印社早已變成半官方的民間社團,被一名理事認為“沾染了許多機關的官僚習氣”?!八莫毩⑿詻]了,不那么純粹了,影響了大家對西泠印社的看法?!币晃簧鐔T嘆息。104年來,幾任社長和社員,均一直以印社的民間性為豪?!坝∝M無源?讀書坐風雨晦明,數布衣曾開浙派;社何敢長?識字僅鼎彝瓴甓,一耕夫來自田間?!笔兹紊玳L吳昌碩被創社四賢推為領袖后,更手撰此聯,以示印社的布衣本色?!巴私Y社,是充滿人情味、非常溫馨的團體?!倍辔焕仙鐔T說,印社社員不多,百年來包括去世者在內,也不過403人,聯絡起來十分方便。但現在,社員和社員之間,領導和社員之間的溝通,卻日趨淡薄?!斑@和官本位的思維有關?!币晃焕侠硎抡f,文人以藝服人,但印社現在卻奉行以職務論高低?!吧玳L、副社長、研究室主任一個個排下去。一個隊伍出去,不管你成就高低,都是按行政級別來排?!薄爱敼俚娜撕茱L光,搞藝術的人坐一邊?!币晃恢嫾依硎乱郧猩眢w驗舉例說。
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協篆刻創作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崔志強同樣對此印象深刻。他回憶,有次他在北京西泠開座談會,主座上是西泠印社下屬企業的老板,印社的一位副社長卻坐在了邊上?!爱敃r我就指著老板說,你記住,未來的西泠印社再開會,如果是學術方面的會議,你們是沒有資格參加的,更沒有資格坐在主席臺上。主席臺上應該只有藝術家,只有西泠印社的領導才能坐?!?br/>
令多位老社員耿耿于懷的是,在前社長沙孟海仍在世時,曾有數個入門性質的日本書法代表團前來西泠印社拜訪,交流活動中,“這些剛學書法的日本老太太站臺上,印社的理事社員則陪襯他們站在下面。每次來,還要求年事已高的沙老出面接待”?!吧忱显谌毡径际莻涫茏鸪绲奶┒芳壢宋?。真是豈有此理?!币晃焕硎聭崙嵉卣f。
官位熱的同時,對藝術和社員的基本尊重漸漸被忽視。
“像印社入協這么重要的事情,連通報一聲都沒有,很能夠說明問題?!鄙鐔T們說,“印社里那些孑遺的老社員,現在很少人關心。他們藝術創作上有什么計劃,進展啊,根本沒人過問?!薄艾F在省、市兩級政府,更多考慮的是如何用好這塊金字招牌去做文化產業。怎么維護、怎么繼續發展,很少考慮?!币晃簧鐔T擔心,“大家都不鍍金,只是剝金。用的多,培植得少。出了問題,牌子就敲一個角,再一個問題,再一個角,我擔心,這塊金字招牌總有天要敲掉?!薄皶?、書社不是某一階層、某一組織的附庸,而應是一個獨立的、嚴肅的藝術研究團體,要無所依傍,不受左右,才能發揮其功能?!睖胬藭缟鐔T薛龍春說。創立于1988年的民間社團滄浪書社,以保持較好的民間性和獨立性而聞名。
滄浪書社前總執事、蘇州大學教授華人德同意這樣的觀點,“我們應該警惕民間社團常見的官僚氣息?!薄八囆g應該是獨立、自由的創作?!比A人德說。
大師凋零
“這是工作方法的問題。再這樣搞下去的話,我覺得會導致學術的衰退,最終導致印社的消亡?!币晃簧鐔T批評說,曾幾何時,國際印學家都以能刻一枚“西泠印社中人”的印章為榮。但現在,這已漸成往事?!敖鹱终信圃趺磥淼?不是海選什么得來的。搞大規模的活動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忘記最根本的東西——學術成果和人才的培養?!?br/>
社員們說,百年慶典后的西泠印社局面的確開辟得很大,影響也擴大了很多,包括有爭議的新社員“海選”活動,至少在破除門第之見方面作出了貢獻。
“他們當然搞了很多好活動,印學博物館什么的,但成立以后,更深層的東西,如何利用它們為學術發展作貢獻,卻缺少考慮?!鄙鐔T們批評?!拔曳磳顒痈愕煤軣狒[,效果卻不是在學術上面?!敝亓考壍膶W術成果、作品和人才很少出現,讓這些熱鬧的活動最終成了“泡沫”?!案懔撕芏嗷顒?,最終要歸結到提高——印社水平提高并發展了多少,你能不能出大師?!?br/>
藝術的尷尬已經出現,在前任社長啟功去世兩年之后,西泠印社一直遲遲未能選出社長。
無論是社員還是主管的上級部門,都很頭痛,“找不到人?!碑嫾覐埜唇忉屨f,西泠印社已經形成了以大師任社長的傳統。從吳昌碩開始,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以及啟功,無一不是國內德藝雙馨的頂級大師?!昂屠舷壬啾?,自然有個心理落差?!?br/>
張耕源回憶,當年,在精英云集的印社中,即使聲望如啟功,因為于金石方面并不精通,擔任社長后也曾在社里受到過質疑?!澳銇砀墒裁?,你又不刻圖章的,不懂的?!?br/>
“在這個時代,找大師太難了?!睆埜凑f,以后也許有新的大師出現。但現在文化斷層造成的后繼無人已經凸現?!按髱煹某霈F需要土壤。但現在是接不上氣了?!?br/>
“這一屆下來,如果再不選出來實在交待不過去了。這只能證明西泠印社現在水平在下降,出不了人了?!?br/>
張耕源回憶,日本籍的印社社員小林斗庵去世前曾慨嘆,吳昌碩之后,西泠印社已走下坡路?!八菒壑?,責之切,講了真話?,F在我們是不愿講,不敢講?!?br/>
漫步在西泠印社的長滿苔蘚的石階上,一位老社員慨嘆,讓他日益擔心的正是印社的命運。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