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15年 “國寶”回流8萬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4-09
    文物藝術品拍賣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共有8萬余件流散海外的中國文物通過國內拍賣市場回流,國內博物館也通過拍賣會購置了不少新藏品。

      據統計,現在全國具有文物拍賣資質的公司已經達到240家。2007年,業績名列前茅的中國嘉德、北京保利、中貿圣佳、北京翰海、北京匡時、杭州西泠、北京榮寶、北京華辰8家拍賣公司,拍賣的文物與藝術品數量多達23,998件,成交總額高達66億多人民幣。

      1992年,新興的中國文物與藝術品拍賣市場,創造了國寶回歸的新機遇。國家文物部門適時推出了“海外回流文物允許復出境的政策”。過去人們總認為,中國國力薄弱,一旦文物市場開放,中國人將無法與國外藏家和機構競爭,國寶將大量流出。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國國力大大增強,文物藝術品收藏熱隨之興起,涌現出資金實力較為雄厚的私人收藏家,國有博物館在購置文物上的財政撥款也大幅增加。由于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越來越多的中國藏家有意競拍中國文物藝術品。業內人士發現,如今在中國書畫上,國內的拍賣行情超過了國外,因此大量過去被外國藏家買走的中國書畫,現在紛紛倒流回來。從歐洲到美國,從日本到東南亞,到處都有中國拍賣公司征集人員的足跡。他們從國外古董店、老藏家手中覓到一件件中國文物藝術品,帶回國內拍賣會上。

      回流文物中有很多屬于珍品,其中包括故宮舊藏之珍、圓明園、清東陵流散文物。

      國內一些博物館也通過這些年的拍賣增添了不少新的藏品。故宮博物院是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從拍賣會購入藏品的。那是1995年,故宮從瀚海拍賣會上以1,980萬元購得稀世珍寶北宋張先《十詠圖》。此后故宮多次出手,從拍賣會上購入重要文物,如500萬元的清代石濤《竹石圖》,800萬元的明代沈周《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2200萬元的隋人墨寶《出師頌》等。

      據業內人士評價,上海文博系統在文物拍賣市場購買的文物藏品,無論數量還是品質,在全國都名列魁首。例如1997年經過中國嘉德3年努力,促成“翁氏藏書”從海外回歸,上海市政府撥款450萬美元購下了翁同龢舊藏古籍版本80種,542冊,其中宋代刻本11種150冊,現藏于上海圖書館。上海博物館以450萬美元購回《淳化閣帖》。2000年,上海博物館以800萬人民幣從中國嘉德購買了宋高宗《養生論》;2002年以990萬人民幣從中國嘉德購買了錢鏡塘藏《明代名人尺牘》;2005年以506萬人民幣從中貿圣佳購買了清代“金陵八家”中高岑的《江山無盡圖卷》等。

      首都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郭沫若故居博物館、中國印刷博物館、中國文物局等都曾經過拍賣購得珍貴文物。如北宋米芾《研山銘》、唐閻立本《孔子弟子像》、宋佚名《梅花詩意圖》、明嘉靖“素三彩觀音”等。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