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帶走一個時代 一個家庭與故宮的命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1-30



      近日,梁匡忠先生告別了他一生相伴、守護的故宮國寶,也帶走了一個時代。海峽兩岸兩個故宮博物院,最后一個見證故宮文物南遷的老故宮人離去了。

    梁家與故宮頗有淵源。梁匡忠的曾祖父曾經是清宮畫室如意館的掌管,祖父和父親都在那里畫畫。算到今天,最早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遜帝溥儀1924年被逐出紫禁城后,臨時政府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員會”,清點宮里的物品,梁匡忠的父親梁廷煒成為其中一名工作人員。正好在這一年,梁匡忠出生了。第二年即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歷史的因緣,使得梁匡忠的一生及其一家便與故宮博物院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如果從梁匡忠的父親梁廷煒算起,梁家祖孫三代人,親身經歷了故宮國寶顛沛流離的遷徙。后來跟隨國寶的轉移,一家人又不得不分隔海峽兩岸。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華北告急,為了保存民族文化的精粹,故宮博物院選擇精品文物南遷到上海。梁廷煒跟隨文物于1933年南下,9歲的梁匡忠和母親,還有兩個弟弟則留在北京。轉眼過了三年,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暫存上海的文物又分批轉運到南京新建的朝天宮庫房,梁匡忠一家人才在南京團聚。

    “七七事變”后,南京形勢日趨緊急,南遷文物又被迫疏散到大后方,梁家人隨同文物開始了動蕩的遷徙生活。由于每個地方停留的時間都不長,一直在路上,梁匡忠的書念得斷斷續續。這批文物最終到達四川后,因家庭經濟的困難,梁匡忠中斷了學業,于1941年7月正式進故宮博物院工作,看管庫房。這一年,他才17歲。

    在守護國寶中長大的梁匡忠,耳濡目染父輩的言行,梁匡忠深知肩上責任的重大。他每天都要去檢查庫房,看房子漏不漏雨,文物是否受潮,還要防火防蟲。他跑遍了位于四川的所有故宮文物庫房,運輸文物的時候還要跟著押車,不敢出一點差錯。押車途中會面臨各種險情,車況、路況和天氣狀況的突變,甚至遭遇土匪打劫。押運過程中,除了艱辛,隨時面臨日軍轟炸的危險。碰上車壞了、路塌了,又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經常挨餓受凍。對梁匡忠來說,年紀不大,這一切卻已習以為常。

    終于盼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1947年故宮博物院奉命復原,分置在峨眉、樂山和巴縣庫房的所有文物分水、陸兩線轉運南京。梁匡忠也隨文物回到南京。逐鹿中原,風云再起。國民黨當局因大勢已去,遂將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存放的部分文物運往臺灣。運臺文物共三批,梁匡忠的父親于1949年1月6日作了第二批運臺文物的押運人,乘坐著招商局的海滬輪,押送著1680箱文物在海上顛簸三天后,到達基隆港。他還帶走了梁匡忠的母親和兩個弟弟,以及梁匡忠的長子。梁匡忠則留在南京看守剩下的文物。自此,海天茫茫,故宮國寶一朝分散兩岸,梁家一家人也只能隔海相望。等到上個世紀80年代梁匡忠輾轉打問到臺灣家人消息時,才知父母已經雙雙去世。

    梁匡忠一家的悲歡離合,見證了故宮博物院的坎坷歷程,見證了國寶的命運,見證了中華民族一頁悲愴的歷史,是大時代的一個縮影。

    這里不能不提到梁匡忠五個子女的名字,因為這些名字,都深深打上了故宮國寶輾轉流離的歷史烙印。四川峨眉是故宮文物存貯的一個重要地方,梁匡忠在這兒守護文物時,娶了個川妹子,成了家,有了第一個兒子,遂取名“峨生”;后來他到樂山管理庫房,第二個孩子在此出生,因為樂山古稱嘉定府,便取名“嘉生”;抗戰勝利后,他到南京,工作了六七年,“金生”和“寧生”兩個孩子就留下了南京(金陵、江寧)的影子。最小的兒子是梁匡忠一家隨南遷文物最終回到北京以后出生的,所以叫燕生。峨生、嘉生、金生、寧生、燕生,峨眉-樂山-南京-北京,真真切切地勾劃出故宮國寶南遷、部分回歸北京的歷史時空圖??粗@些名字,我們感慨萬千,怎能不感受到隱藏在其中、裹挾著故宮博物院命運的歷史風云的激蕩?怎能不體會到近代中國多舛的民族命運下以梁匡忠為代表的故宮人與故宮國寶同呼吸、共命運、悉心守護的艱難和執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梁匡忠繼續在故宮從事庫房文物的保管,一直干到1994年70歲退休。退休后,又被院里返聘了8年,還幫助國家文物總店鑒定文物。梁匡忠的二兒子金生,現在故宮博物院繼續做著文物管理的工作。這樣,從梁匡忠的曾祖父、祖父、父親到他,還有他的兒子,一家五代都與古老的皇宮、與故宮博物院結下了深深的緣分。

    梁匡忠是故宮博物院的一名普通職工。正是這無數普通職工的默默奉獻,才使故宮國寶得以很好的保護與傳承。人們不會忘記他們。他們身上體現的忠于職守的“故宮精神”,激勵著、澤被著后來的人。(鄭欣淼)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