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時代歸屬有了判斷依據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1-23]
由我國文物考古研究人員主持的德化白瓷分期斷代研究,日前取得重要突破。新的研究成果構造出了明代以來我國德化白瓷分期斷代的綜合譜系框架,使得散布在世界各地的上萬件德化白瓷的時代歸屬有了判斷依據。目前,這項研究成果已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公布。
德化白瓷是中國古代制瓷史中最具特點的一大窯系。它的燒造始于唐宋,盛于元明清,明清瓷塑工藝把中國古代瓷藝推到最高峰。幾百年來,德化白瓷收藏遍及歐亞美非各國,被歐美收藏界視為中國白瓷的代表。對該領域的研究,多年前就成為歐美學者的傳統課題。但是,由于資料分散等客觀原因,以明清時期為代表的德化白瓷分期斷代的核心課題一直沒有解決,使得散布在世界各地上萬件德化白瓷的時代歸屬難以確切判定。
針對這一核心課題,文物考古學專家劉幼錚收集了國內外相關實物資料4000余件,全面整理了中外研究的主要成果,在此基礎上,運用考古學的類型學和頻率學,輔以統計學的概率理論等研究方法,構造了一個多方位的運作模型,輸入實物資料進行篩選、分類、統計、排隊,推導出了明清500年間德化白瓷重點器型和器物特征的9組演變系列。
學術界認為,這一研究成果構造出明代以來我國德化白瓷分期斷代的綜合譜系框架。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