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冠中的《翠堤春曉》

靳尚誼的《小提琴手》
中國的書畫拍賣市場,向來是中國傳統畫唱主角的,和國畫相比,中國油畫的市場價格要低很多,油畫投資與收藏曾經是一個冷門。但是近些年來,中國油畫的市場行情卻扶搖直上。今年5月29日,香港佳士得油畫專場拍賣會上,當代著名藝術家趙無極的《1985年6月至10月作》以1800萬港元的高價,一舉打破中國油畫的世界拍賣紀錄。
走進市場 全線飄紅
早在20世紀初,徐悲鴻、林風眠等油畫藝術大師就開始把油畫藝術介紹到中國。20世紀80年代港臺、東南亞地區掀起了中國油畫收藏的熱潮,而此時中國內地的油畫市場還幾乎是空白,直至20世紀90年代,中國油畫才越來越被內地收藏家所關注。
如果說中國油畫市場在20世紀90年代尚是預熱階段,那么進入2000年,國內油畫市場開始春潮涌動,近兩三年,油畫藝術品更是整體上漲明顯,出自國人之手的精品油畫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高價。在歐洲的一些著名畫廊中,我國畫家趙無極等的作品與畢加索、達利等西方大藝術家的作品同時展示,說明華人油畫大家的作品已經具備相當高的藝術水平與地位。
去年中國嘉德“中國油畫及雕塑”專場秋拍成交額4000多萬元,今年5月中旬嘉德的春拍,成交率高達93%,總成交額近7698萬元。北京世紀翰墨畫廊負責人林松預計,今年秋拍的單場成交額可能過億元。同樣是在5月,北京榮寶拍賣公司也首次推出油畫專場,成交率為88.34%,總成交額達到了2698萬元人民幣。
中國油畫價格屢創國內新紀錄,一些經典作品的價格已直追國際市場行情,這使在中國僅有百年歷史的中國油畫,受到國內收藏家的另眼相待,國際收藏名家也開始關注和參與中國油畫的投資。
油畫收藏 備受熱捧
巨大的投資空間是吸引投資者進入油畫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油畫學會秘書長張祖英告訴筆者:“中國油畫市場近幾年幾乎是成倍增長,雖然總體上比不過國畫,但是油畫市場的發展相當快?!彼f,目前國內市場的拍賣價格甚至比國際市場還要高,過去一些流到海外市場的中國油畫又回到祖國。但是與歐美油畫拍賣市場的拍賣均價一般在十幾萬乃至幾百萬美元相比,中國油畫的拍賣均價卻低得多,但這也恰好顯示出中國當代油畫存在巨大的投資空間。他說,從投資的角度而言,油畫藝術作品絕對是“潛力股”。
張祖英說,藝術品市場整體的投資環境的變化也影響了油畫市場的變化。從收藏者來說,國內藝術品收藏者的年齡和知識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社會審美風尚的改換,使人們對油畫藝術有了更為獨到的理解。林松認為,油畫市場顯現的新氣象,與近年來拍賣業、畫廊業等中介機構逐步走向規范化,大力推陳出新,培育新興市場有關。如北京、上海兩地的優秀畫廊迅速崛起,推行國際慣例式的代理制,并嘗試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成為開拓中國藝術市場的有生力量。
把握市場 量力而行
油畫投資畢竟是一種需要較高藝術鑒賞力和一定經濟實力的投資行為,張祖英建議,在進行油畫投資的時候可以先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和行情,對整個行業和油畫的價值有正確的評估。
目前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是徐悲鴻、林風眠、趙無極等老一代藝術家的作品,其市場價格呈階梯性的有規律的抬升。在今年北京的一次春拍中,吳冠中的《送子觀音》一舉拍到586萬元,創下了他的油畫拍賣的最高紀錄。在中誠信的槌下,吳冠中于1975年創作的油畫《翠堤春曉》以220萬元易主,在上海朵云軒春拍上,他的《北京雪,一九七八》以363萬元成交。同場拍賣會上,趙無極的《作品18-1-99》,以132萬元成交,靳尚誼的《小提琴手》,成交價363萬元。陳丹青、陳逸飛、艾軒、楊飛云等上世紀80—90年代成長起來的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其中的佼佼者當屬已故的陳逸飛,1991年陳逸飛創作的《潯陽遺韻》,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以137.5萬港元成交。
如果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選擇這些名家的作品收藏升值空間很有保障。從近年油畫拍賣的成交紀錄來看,當代青年畫家的油畫作品價格上漲迅速,所以就普通投資者而言,低價位購買一些有較大升值潛力的第三代青年畫家的作品是更明智的選擇。 (劉瓊)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