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江蘇畫界的“大家”應向全國推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10-12
      


    日前,張繼馨先生新書《顛倒葫蘆》首發及藝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江蘇省文聯黨組書記、文聯副主席高以儉到會祝賀,稱贊畫家“繪畫出眾,藝術卓越,著書立說,德藝雙馨”。著名畫家喻繼高、著名書法家言恭達、著名詩人丁芒、美術評論家丁濤,以及江蘇多家媒體記者等40余人與會,并吁請省政府向全國推出江蘇畫界的這位大家,建議在北京給張繼馨老先生辦個人畫展、開藝術研討會,以展示江蘇畫界的實力。下面是部分與會者發言摘錄。


    言恭達(江蘇省文聯副主席、省書法協會副主席、著名書法家):


    張老幾十年來的藝術活動,對江蘇乃至全國作出了很大藝術貢獻,體現了一個藝術家的責任感。省文聯、省美術家協會對張老數十年對中國畫,尤其是對中國花鳥畫的精心的研究,以及非常的藝術創新和貢獻,表示衷心感謝,對他堅持做有道德的藝術家的人文精神表示敬佩。在張老身上,有著傳統文人的精神,透過筆墨可以看到他的人格本質,即中國文化人那種隨著歷史變遷、時代運動,自覺為社會擔起更多社會責任的形象?,F年80歲的張老先后舉辦個人畫展40余次,寫了40本書,他說還有7本書要寫。一位八旬老人,還在雄心勃勃規劃以后的藝術道路,這種精神在江蘇美術界值得提倡、推崇和學習。張老是一個只管攀登、不問高度的人,他在藝術的攀登上從來不為社會上的“名”與“位”所累,也不考慮以后的“身后名”。


    讀張老的書,看張老的畫,無論其畫技、畫論,還是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全面繼承、對于當今江蘇書畫界都是一種非常有益的借鑒。他的筆墨造詣非常全面、豐富。絕非用“用功”、“盡力”這種詞所可注釋的。張老繪畫,繼承的不是單一的傳統筆墨技法,他的畫里不乏“老師”的影子,但更多的是表述他自己的“語言”。他那些畫史、畫論方面的著書立說,對當今中國花鳥畫創作有著非常強的指導性,能啟迪人們的繪畫思路。張老能從實踐角度、理論角度和美學高度指導繪畫創作,這正是江蘇美術界尤要借鑒的。張老的花鳥畫成就與江蘇一些已過世的大家一樣,傳統與未來皆有。在當代吳門畫派中,張老的畫作極有生活情趣,小蟲、小鳥栩栩如生,花草惟妙惟肖,這是他深入生活、貼近生活、關注民生、關心時代的結果。今天發行的《顛倒葫蘆》,包括剛才張老所表述的寫作初衷,都體現出這么一種責任感。正是這種對時代的關注,使他有了一種原始的沖動和繼承傳統而創新的動力。張老對我們的時代,對我們的黨,對我們的生活都懷有感恩的情愫,故而在藝術創作生涯中體現的是人格和責任。我想,今天研討活動重要的意義也就在此。


    喻繼高(著名工筆畫大家、中國工筆畫研究會副會長):


    吁請省政府,有必要向全國推出江蘇畫界的大家,我認為首先要在北京給張老辦畫展、開研討會,借此讓更多人了解江蘇畫界的實力??戳恕额嵉购J》,不禁肅然起敬,這本書是對真善美的呼喚,都說雜文是治療社會疾癥的一劑良藥,而張老的文章是治療畫壇的社會疾病的。張老書中這樣的文字在美術界并不多見,可以說是為畫壇的正氣而吶喊。


    張老是我佩服的大家,他的花鳥小寫意在江蘇無人出其左右,在全國也罕見。他筆下的一系列昆蟲非常生動,畫壇沒有人能有這等功夫。這都是他年輕時打下了扎實的功底。上個世紀50年代初,我在蘇州親眼目睹他不打草稿,4天就畫出4尺整張的工筆花鳥畫。了不得?。福澳甏?,金陵飯店邀請省內外十幾位名家筆會,其間大家合作一大幅畫,由于事前沒有溝通,也無草稿,個人信馬由韁,東涂西抹,結果無法收拾。眼看畫作將要報廢,張老凝神片刻,執毫蘸墨一番收拾,居然成了一幅讓人眼亮的力作,后經徐邦達題款,即成金陵飯店收藏的佳品。


    丁 芒(著名詩人):


    江蘇畫壇要搞上去,一定要推出張老這樣的人才。憂國憂民,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精神,這本書的實質內涵表現出張老憂國憂民的精神。張老這本書其實也是一本社會教科書,對社會進步必然起到推動作用。張老針對藝術市場弊端,揭露假丑惡,體現出藝術家的責任心。張老筆墨好生了得,書中他以一個大畫家的眼光審視畫壇與市場,文雖短,然一事一議一畫,說理透徹、精辟,這樣的文字在美術界很少見。它是一種診斷、一種藥方,是正與邪的斗爭。要把江蘇美術振興上去,就要拿出有分量的作品,推出有本事的畫家,千萬不能誤把庸才當天才。


    丁 濤(美術評論家):


    我從這本書里看到了一個畫壇評論家對中國書畫界的冷峻而客觀的評價。張老認為,彩色的沙灘看起來五顏六色,里面卻是空洞與枯燥。這是對中國書畫界現狀的一個很嚴肅的批評,實際上現在我們每個書畫家都已感受到了中國書畫界的人文精神的流失?,F在說起中國書畫,到底還有哪幾個“后來者”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又有幾幅“后來的”畫作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精華呢?這需要我們引起警惕和重視。說到底,中國書畫界人文精神的流失,最后還要由中國的書畫家自己來捍衛,自己來重建,自己來振興,真正讓中國書畫立足于世界,并稱得上是最精彩的藝術。因此,書畫家如果對中國書畫有歷史責任心,就應充分注意這個問題。張老就是關注并切入這一問題的典型。另外,50年來中國的文藝評論界與藝術科學界尚未有專門研究“藝術的形象失敗”課題,而這在國外是有的。在中國書畫界,從來就是歌功頌德。如今,張老在這方面率先開了個好頭。


    李中華(南京軍旅詩人):


    以詩論事言志:“誠信為人本,霜毫不染塵;祛邪真正意,浩氣滿乾坤”。


    吳門畫派巨擘張繼馨:


    各位書畫界的朋友,本來這個首發式是在北京舉辦的。這本書的出版得到了江蘇美術界和很多媒體的支持,首發式也得到了省文聯和有關部門領導的支持。我寫書的時候得到了畫友們的支持,但也有不同的聲音,甚至有人叫我不要寫,說你揭露畫壇與市場很多的陰暗面,以及畫家與畫家之間、畫家與畫廊之間、畫家與經紀人之間的矛盾要吃虧的。但是,我自有想法。書中所舉的很多例子,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而是這幾年我在外面聽到看到的或自己碰到的。這本書對“畫市”假李逵的揭露還只是雞毛蒜皮,冰山一角?,F在,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書畫家們苦熬、奮斗了幾十年,畫被市場認可了,有人挖空心思想得到你的畫。他說他喜歡你的畫,很敬重你,要收藏你的畫,但又不按市場規律行事,總想空手套白狼。對于這些我覺得就是要揭露!


    有人要畫,聲稱給者是與人為善,不給者則遭百般蔑視。但是,“與人為善”是要有原則的,比如扶貧救災要捐獻作品,我認為就要給。再比如,哪個畫家的作品市場行情看好,假冒的畫作就會在市場上不斷出現,連北京的一些大型書畫拍賣會上也假畫不斷。有些拍賣行明知是假的還要拍賣,實在是唯利所圖,道德淪喪。我把首發式放在南京開就是希望請大家來議論這些事,以引起社會關注,推動書畫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來源:金陵瞭望 (蔡寧 金夫)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