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保護司母戊大方鼎的包裝被小心地層層揭開,大鼎露出真實容顏的一剎那,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古老殷墟沸騰了,彩花飛舞,鑼鼓震天。
19日上午9時,莊重而盛大的“司母戊大方鼎故里展”迎接儀式在古樸而幽靜的河南安陽殷墟博物苑門前舉辦,專家學者及部分安陽市民代表參加了歡迎儀式。
昨日,離開故土59年的司母戊大方鼎在4輛武裝警察的嚴密保護下,離開北京回到了殷墟,隨之返鄉的還有收藏在國家博物館的婦好墓珍貴文物。
3000多年前,強大的商王朝在安陽殷墟定都,建起了世界性大都邑。今天,象征王權的司母戊大方鼎重新站在這塊土地上,無聲地訴說著那個時代創造的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
安陽市委書記靳綏東介紹說,為迎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對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最后一次考察評估,提高殷墟遺址的可視性,安陽投資2800萬元建成了殷墟博物館,并決定從國家博物館借展司母戊方鼎和婦好墓出土的文物精品。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安陽市與國家博物館簽訂了借展協議,借展期限為3個月。
有著“國之重器”之稱的司母戊方鼎,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器,體現我國殷商時期中國青銅業的技術水平,在中國文明史和世界青銅史上占有重要歷史地位。
歡迎儀式上,此次活動的倡議者、中國社會科學安陽考古站站長唐際根博士,講述了“司母戊方鼎”的身世?!八灸肝臁笔巧掏鯙榧漓肫淠杆T的青銅器,是1939年3月河南安陽殷墟武官村村民發現的。1946年6月抗戰勝利后,大鼎存放在安陽縣政府,后被移到前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現在的南京博物院)。新中國成立后,司母戊方鼎陳列于中國歷史博物館,其外形被博物館定為館徽標志,并成為鎮館之寶。
唐際根說,司母戊鼎周身有非常多的神秘紋飾,美觀莊重,工藝精巧,因此價值更高。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傳說中好吃的野獸,把它鑄在青銅器上,表示吉祥、豐年足食。耳廓紋飾俗稱虎咬人頭紋,這種紋飾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頭繞到耳的上部張口相向,虎的中間有一人頭,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還有兩尾魚形。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蟬體,線條清晰。
司母戊鼎是我國殷代青銅器的代表作,有人曾用光譜定性分析它的合金成份,結果表明大鼎的成份和殷代一般銅器的成份基本相同。人們又對銅、錫、鉛三元素用化學分析的沉淀法進行了定量分析,結果表明大鼎的合金成份是:銅占84.77%,錫占11.64%,鉛占2.79%,這一分析與《周禮考工記》上說的“六分其金而錫居一”的記載基本是相符的。
關于大鼎的鑄造方法,根據考古工作者的觀察分析,認為大鼎是采用組芯的造型方法,即先用土塑造泥模,用泥模翻制陶范,再把陶范合到一起灌注銅液。從鑄造痕跡來看,司母戊鼎是用二十塊范鑄成的。司母戊鼎出色的鑄造技術,標志著商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水平。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見的青銅器貴重文物,它是迄今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寬79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馬槽,所以人們又叫它“馬槽鼎”。
鼎為中國古代炊食器。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現了陶制的鼎。銅鼎則是商周時期最為重要的禮器。在古代,鼎是貴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載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征,大多為三足圓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負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司母戊鼎:一位普通中國農民與侵華日軍的較量
在世界第一大青銅器--司母戊鼎回故鄉安陽殷墟之際,記者了解到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在發現、保護這只舉世聞名的大鼎的背后,隱藏著一段普通的中國農民與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血淚史。
司母戊大方鼎的發現者、保護者,今年已85歲高齡的吳培文老人今天也被請到了歡迎儀式現場,并被特許撫摸大鼎。當年為了不讓日寇搶走,大鼎在他家的院子里埋藏了整整7年。他說,“和大鼎一別就是59年,分別時兵荒馬亂、國破家亡,現在國富民強,我又能和它見面了,心情特別激動?!?在迎接司母戊鼎回家的歡迎儀式后,吳培文老人接受了記者采訪,講述了66年前安陽市北郊武官村村民與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保護司母戊鼎的一幕幕。
1939年春,侵華日軍在安陽燒殺搶掠。時年18歲的吳培文想重修家父墳墓,用洛陽鏟探到13米時,探頭也掉了,直覺告訴他,下面肯定有寶貝!
當時,安陽已在日軍鐵蹄控制之下。為防不測,挖掘始終在極為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40多個村民經過三個晚上的努力,一個銅銹斑斑的大鼎被挖了上來,村民們盟誓,決不透露消息給日本人。
北平古董商人蕭寅卿得到消息前來秘訪,愿出20萬銀元購買大鼎,但要求村民將鼎分成若干塊,以便分批裝箱運走。
面對20萬銀元的誘惑,一些村民動了心,開始肢解方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鋸掉了一只鼎耳,這時,村民們覺得把方鼎破壞了太可惜,便重新將方鼎埋入地下保存了起來。
日本人還是得到了消息,多次派兵進村搜尋。
第一次,日軍100多人荷槍實彈,把吳家大院翻了個底朝天,最終無功而返,躲在鄰居家的吳培文脫身后將大鼎移至馬棚地下。
第二次,日軍來了三輛大卡車,將村子團團包圍。吳培文僥幸逃脫后,和鄉鄰們施以巧計,將大鼎埋入日軍搜尋時所挖大坑的底部。同時花錢買了個品級較低的三腿鼎,故意將它藏在床下。
“日本兵第三次進村,不費事就搜出了我買的那只三腿鼎,于是他們‘凱旋’而歸?!眳桥辔恼f。
日軍第三次進村臨走時拿走了吳培文的相片,揚言要繼續搜捕他,逼其供出大鼎的下落。
于是,吳培文背井離鄉,一走就是近10年,1948年才回到故土。
抗戰勝利后,司母戊鼎于1946年被重新掘出,存放在安陽縣政府內。同年10月,適逢蔣介石60壽辰,當地駐軍用專車將大鼎運抵南京,獻給蔣介石作賀禮。但不知為什么,蔣介石沒有接受之份厚禮,指示將大鼎撥交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保存。
1948年夏,大鼎在南京中央博物院首次公開展出,蔣介石親臨參觀并在鼎前留影。1949年,國民黨在逃往臺灣時,曾有意將大鼎運往臺灣,幸運的是,解放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放了南京,而大鼎又過于笨重沒有來得及啟運。寶鼎終于留在了人民手中。
1959年10月,大鼎落戶剛剛建成的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現易名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它的剪影圖樣也成為該館館徽。
吳培文等村民冒死保護國寶的功績,受到黨和政府的充分肯定。1950年,他作為特邀代表,參加了安陽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
60多年風雨滄桑,吳培文老人覺得,這是他一生中做得最有價值的一件事,畢竟大鼎沒落入日本人手中。據了解,司母戊大方鼎將于25日在新落成的殷墟博物館專用展廳里與世人見面。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安陽工作站珍藏近600件同樣堪稱國寶級的文物,也將同時展出,其中90%以上都是自出土以來首次展出。今年7月在南非召開的世界遺產大會上,殷墟被列為2006年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中國唯一審議項目?!八灸肝於世镎怪皇且粋€契機,我們將加大各項工作力度,確保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安陽市委書記靳綏東說。(記者 桂娟)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