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紫砂藝術大展上訪大師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9-17



    很難想象一種藝術門類會兼容如許復雜的氣質,它化普通陶土為神奇藝術,從民俗的工藝手段中催生文人的品性與氣度,在大俗與大雅間交織出獨到的風韻。12日,在太博會中國紫砂藝術大展上,記者采訪了兩位參加開幕式的宜興紫砂藝術大師,同樣也品味到了這種兼容并蓄的氣質與風格。

    顧景舟弟子李昌鴻

    說著一口濃郁宜興鄉音、外貌樸素隨和的中國陶瓷工藝大師李昌鴻,是文人派作品的代表人物顧景舟的一脈傳人。1955年10月1日,李昌鴻夫婦雙雙考入當時的工藝學習班,師從一代紫砂大師顧景舟先生,三年后正式滿師?;貞涱櫨爸蹫槿?,李昌鴻說,先生給人印象最深刻之處就是治藝嚴謹,要求每做一件事都不能馬虎,而先生最擅長的文人派作品,講究裝飾簡練、形制端莊、造型敦厚。三年的學徒生活給他打下了堅實的工藝功底;從先生那里傳承而來的文人氣質,使得李昌鴻的紫砂壺蘊含了極為內斂的文化底蘊。但李昌鴻強調了自己在構思與理念上的獨到之處。他與愛人一起制作的《竹簡茶具》,以傳統的竹書為題材進行構思,1984年一舉拿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質獎,這也是宜興紫砂界至今為止奪得的最高獎項,當時全廠職工還為此增加了一級工資。后來,李昌鴻夫婦又以唐詩、宋詞、元曲、明畫、清說為理念設計了一套五朝文化壺,充分展示了紫砂兼容并蓄的博大氣度。而最近,李昌鴻又借青銅造型,以鴻山文化的玉魚、玉龍為壺把,以鑒良渚文化的玉琮為壺滴,以金文、甲骨文、篆書的詩詞為裝飾設計了一把《青玉四方壺》??梢哉f,李昌鴻的文人壺展現了宜興紫砂極具風雅,極具文人氣質的一面,恰恰是宜興紫砂的大雅之處。

    為范曾刻壺譚泉海譚泉海

    身兼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中國陶瓷工藝大師的兩項職稱,有著“宜興紫砂第一刀”的美譽。譚泉海不制壺,只刻壺,他是從事陶刻的。譚泉海最近與著名畫家范曾合作,完成了范曾新作《吾畫壺》,在這本剛剛由榮寶齋出版的范曾大作中,譚泉海執筆完成了全書的序文《書魂·畫魄·刀骨》。如果說書魂與畫魄更多是對范曾的贊語,那么刀骨應當是對譚泉海自己最好的評價。不過,譚大師說,評價是別人說的,自己不能說。據回憶,譚泉海初識范曾時還是上世紀80年代初,當時譚泉海還只是宜興紫砂廠的一名普通工藝師,范曾也只是一位小有名氣的畫家。那時,范曾就已對紫砂發生了興趣,請紫砂藝人替他在紫砂壺上刻書畫,那次譚泉海就曾為他刻過一只名曰《夢蝶》的壺。據稱,當時范曾畫了一個睡臥的老漢,大概是莊周吧,壺蓋設計成一只蝴蝶,開壺閉壺就是蝶飛蝶落,這樣的創意給譚泉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譚泉海和范曾都分別成了大師級人物。大概也就是前年吧,譚泉海在天津見到了范曾的經紀人林德謙,談起范曾想請人替他畫的壺執刀,兩人一拍即合。后來,譚泉海和另一位紫砂大師鮑志強一起為范曾刻壺,完成了《吾畫壺》中的所有作品,譚泉海更是刻了其中的80%。 這段紫砂與書畫的結緣,也可以看作是紫砂藝術與其他藝術的一次完美結合,是書畫精神、紫砂風骨的一次最好詮釋。


    來源: 江南晚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