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生代油畫讓人眼前一亮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9-16]
“蛻變——2005深圳中青年油畫家提名展”展示本土油畫力量
深圳新生代油畫讓人眼前一亮
昨天,由深圳美術館主辦的“蛻變——2005深圳中青年油畫家提名展”正式開幕,展覽挑選了近些年來在油畫創作方面較為活躍的中青年油畫家參展,他們分別是:王佩偉(女)、劉智明、張闖、張躍、陳圻、楊達明、李岳、吳健暉、周力(女)、林雪玲(女)、趙偉東、胡海濤、胡向紅、姚志燕。這是近年來深圳本土油畫力量的一次較為全面的展示。
深圳美術館自確立“關注本土”藝術的學術定位以來,連續策辦了諸多學術專題的本土藝術展,著眼于推出本土藝術的新生力量。本次展覽便邀請了14位長期從事油畫藝術探索的深圳中青年油畫家,以群體展的形式展示他們對油畫語言的當代思考以及對都市生活的理解。
新生代畫家初露鋒芒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王子蚺說:“在這次展覽中,一些深圳新生代油畫家的作品讓人眼前一亮。比如像劉智明、林雪玲這些學院派畫家,在深圳長大,成長于新的都市環境中,有很好的專業教育背景,對都市生活有很強的親切感和默契,畫面語言表現自如,手法自如,功底扎實,做得很到位?!?br/>
據介紹,從近幾年深圳美術館所策辦的各種本土藝術專題展來看,深圳各個畫種優秀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不少。然而,他們在反映對都市的觀察、體驗和感受方面的作品卻并不多見。
而新一代的油畫家讓人們看到了本土油畫力量的新希望。
他們帶著扎實的專業背景,生活在基層的文化站、學校,雖然大多數沒有專業畫家的身份,但他們時時與都市生活共呼吸,對都市生活有真切的把握。再加上良好的藝術感覺,使他們所創作的都市畫作呈現出靈動、清新的藝術質感。
多元風格表現深圳都市生活
王子蚺表示,早期的深圳油畫家大都于上世紀80年代初投身特區改革開放的建設,他們的藝術創作理念大多成型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加之當時表現特區火熱的建設生活的社會需要,這一時期的深圳油畫主要以現實主義的手法為主。
進入90年代以后,深圳中青年油畫家的成長給深圳油畫在新時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圳中青年油畫家成長于90年代以后,他們成長的年代正逢藝術多元化發展的時期,國際上當代藝術迅猛發展,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多媒體藝術日益走入藝術創作主流,中國油畫也呈現出更加多元的選擇。這注定了深圳中青年油畫家不同于他們的前輩,他們成長于新的城市環境,在新環境中尋找切入點和探索新語言有其內在的合理性,他們的創作上的藝術理念和價值追求是在這個時期形成,他們對于藝術的新取向也較之前輩更加敏感,在藝術實踐上亦更加大膽。
記者注意到,本次參展的作品的確表現出了多元的藝術風格,寫實的、抽象的、觀念的形態并存,表現了深圳鮮活的生活,呈現出深圳中青年油畫家日益鮮明的風格取向。青年畫家劉智明告訴記者,此次他參展的幾幅作品都是選取城市的小局部來畫,構圖怪誕,有超現實的意味,整個感覺比較朦朧,看久了后便會感到其間傳達的東西很豐富;深圳福田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張闖則表示,他此次參展的5幅油畫都是反映青春期都市男孩的新人類文化,有跳街舞的、玩滑板的,“我認為,深圳這座城市的活力就反映在這個年齡段的青年人身上,新潮時尚,他們的存在把城市裝點得新奇”;而張躍的作品描繪的多是他早期踏足深圳這片熱土的開拓者的追憶。
深圳油畫藝術家盼望打造更多展示平臺
本次參展畫家中最年輕的劉智明,2001年才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他對廣州的藝術土壤似乎更為留戀:“廣州的普通市民都會很自覺地跑去展館看美術展覽,而深圳樂于欣賞藝術的普通市民并不多,在深圳進行油畫創作的也是一個很小的群體?!?br/>
張闖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深圳的油畫創作隊伍比較全面,各種畫風都存在,帶動了更好的創作氛圍,而“文化立市”也提到了政府層面上,政府提倡重視美術創作,創作環境越來越好,利用這樣的契機,深圳的藝術家要堅守好藝術陣地,并且深圳高素質的人多,應該會比其他城市市民更懂得藝術欣賞。張闖并表示,希望深圳還要多辦些油畫的群展和個展,以更多更好的平臺把深圳的優秀油畫家介紹出去。
來源:深圳特區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