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推出“九龍壁”宮燈迎中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9-14]
中秋將至,在蘇州工業園區湖左岸的中國和新加坡新置地有限公司,高高掛起了二十多組款式不同的巨型宮燈,其中還可看到蘇州目前最長的一組宮燈“九龍壁”。該組燈高約四米,長達十二米,以鋼材為骨架,外面材質為絲綢和絹紗,上面繡上九條栩栩如生姿態各異的飛龍。
中國的宮燈歷史悠久,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享有天下第一燈的美譽。而蘇式宮燈則以雍容華貴,造型美觀,品種繁多,做工精致而著稱,每年的元宵,中秋以及各類民俗活動中,蘇州的街頭巷尾都少不了制作精良,玲瓏剔透的宮燈點綴,展現著“人在燈中游,燈在人中笑”的佳景,折射出濃郁的吳文化風韻。
宮燈是蘇州民間工藝品中一朵絢麗的奇葩。在蘇州的各類民俗活動中,少不了制作精良、典雅淳樸的彩燈的點綴。蘇式宮燈秉承了江南燈彩藝術之精華,經過歷代老藝人的實踐創作,使得宮燈品種繁多、別具特色。最早的是五彩燈籠、宮燈和走馬燈。后來逐步發展了花籃燈、風景人物戲曲故事燈、寶蓋燈、牌樓燈、麒麟燈、獅燈、龍燈、蓮燈、架花燈等多種類型花燈。其樣式有花瓶式、樓閣式、牌樓式、花籃式、古亭式、牌坊式、花船式等幾十個品種。
在質地上蘇式宮燈主要以細木為骨架,鑲以絹紗和玻璃,并在上面繪各種圖案,或山水風景或花鳥百獸或設歷史人物和戲劇故事影像,制作精良,典雅淳樸,內容更是千變萬化。在節日里伴隨著陣陣煙花爆竹能很好地烘托氣氛。
據悉,這組“九龍壁”宮燈出自蘇州東吳燈彩雕塑工藝廠的燈娘之手。八面玲瓏的宮燈,少不了幕后的燈娘辛勤勞作的汗水,燈娘是吳文化中民間婦女藝人的代表。整個宮燈為八個燈娘耗時兩個多月純手工完成,就連燈上九龍的盤金絲鱗片也是燈娘們一針一線繡出來的。
據東吳燈彩雕塑工藝廠的朱建平廠長介紹,為了迎接中秋佳節,給人們奉上喜慶和吉祥,該廠的燈娘們已經加班加點忙了一個多月。今年的宮燈和往年比花樣更加繁多,已有兩百多種,前來訂購的除了蘇州本地的企業單位,還有上海無錫杭州等周邊城市,蘇州很多臺企以及外企為了迎接中秋也前來預定。
來源:中國新聞網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