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西夏文物流失現象不容忽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9-06



    2000年秋,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挖掘現場,傳出一個驚人的消息:西夏王陵考古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搶救保護性發掘獲得重大發現,一尊人面鳥身、雙臂殘缺的精美石雕像——“迦陵頻伽”,漢語譯作“妙音鳥”首次出土。中國考古界專家認為,“迦陵頻伽”可與古埃及金字塔前
    神秘的獅身人面像和古希臘的殘臂維納斯媲美。

    這僅僅是西夏文物的“冰山一角”。從西夏王陵到西夏佛塔,從西夏文字到西夏印刷術……一個個歷經千載的西夏之謎也隨著西夏文物的陸續出土,不斷重現在世人面前。

    然而,由于近幾年來西夏文物多為施工時零星出土,不好監護。另外,盜墓行為也時常發生,使部分西夏文物流于民間。為保護珍貴文物,博物館的人員也常常在市面以高價收回文物。從目前情況來看,西夏文物的流失現象不容忽視。

    “如此珍貴的西夏文物為何還能在民間交易?”面對這一問題,文物商們說,因為國家對文物買賣的判定不清,致使許多珍貴文物常以私下交易的狀況在民間流通。正是因為這種私下交易的存在,許多古墓被盜,大量文物流于國外。許多文物商也建議由國家來掌握文物市場的買賣。但國家掌握文物市場,又會在不同程度上遏制文物收藏行業的繁榮。

    寧夏一位西夏學專家說,寧夏現行的文物管理條例是20世紀80年代出臺的,現在,許多條例已經起不到管理的作用,許多違規的文物交易不能受到相關法律約束。另外,西夏文物分布相對分散,致使文物單位沒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對其進行管理。他建議,在妥善處理文物保護問題上,既要堅決克服出現“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的功利主義做法,又要防止“有錢造景、無錢護寶”的利益驅動的短視行為,以做到保護歷史文物,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作用。(完)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