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周公廟遺址二期考古發掘正式啟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9-05]
9月3日從陜西省文物部門獲悉,經中國國家文物局批準,陜西周公廟遺址第2期考古發掘近日正式啟動。發掘對象是大墓群西側“東三爪”的兩百多座中型西周墓葬群。
周公廟遺址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以北約7公里處的鳳凰山南麓,唐代始建的周公廟就坐落于此。2004年2月,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組成周公廟考古隊,在周公廟遺址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查、鉆探,發現了西周夯土墻、刻辭卜甲和周代高等級貴族墓葬群。共鉆探出墓葬22座,其中具有四條墓道的10座,另有陪葬的車馬坑14座。報經中國國家文物局批準后,于去年9月至今年5月期間,對其中編號為32號、18號大墓進行了發掘,因被盜嚴重,只出土了少量的陶片、磬等文物。
據介紹,為了準確搞清西周墓葬群的性質及主人的身份,經國家文物局批準,自2005年9月初起,周公廟遺址考古隊對周公廟遺址進行第2輪正式發掘。發掘對象是大墓群西側“東三爪”的兩百多座中型西周墓葬群,預計今年發掘50座以上。
北京大學教授徐天進表示,第2期考古發掘的重點是“大面積調查、重點區鉆探、小范圍挖掘”。從目前鉆探的資料看,周公廟遺址是一個有關聯的建筑群,既有大墓遺址,又有建筑遺址。希望通過這次發掘,搞清這些墓葬的建筑基址,確定建筑的年代與功能。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
據悉,陜西省文物局已組織專家召開專題會議,著手研究討論《周公廟遺址保護規劃》,初步計劃今年底完成該規劃大綱的編制工作。
中新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