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座吐蕃古墓遭受“滅頂之災”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9-05]
今年7至8月, 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館和都蘭縣文物保管所組成的文物普查隊,在柴達木盆地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文物普查。普查隊在都蘭縣境內新發現數百座唐吐蕃時期古墓葬,但同時也發現,有近千座唐吐蕃時期的古墓慘遭盜掘,遭受著“滅頂之災”。
古墓密布的地方
地處柴達木盆地東南端的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歷史上曾是吐谷渾古王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
考古學家上世紀80年代的考察發現,整個都蘭縣境內,從夏日哈到巴隆之間長達200多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一千多座吐蕃(吐谷渾)古墓葬,僅熱水溝內不到1公里長的地方就分布著大小200多座古墓。古墓中發掘出的東羅馬金幣、波斯銀幣和350多件珍貴的絲綢物品證明了這個地區曾經的繁榮。
在眾多的古墓中,位于都蘭縣熱水鄉的血渭一號大墓最為壯觀,這座唐代早期墓葬被認為是都蘭古墓最驚人的發現,它高33米,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的大墓,從正面看像一個“金”字,因此也有“東方金字塔”之稱。墓葬基座有160米寬,高30多米,墓堆下有用泥石混合夯成的圍墻,上面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層排列整齊粗細一般的柏木,整座墓葬共有9層,當地農牧民群眾也因此稱它為“九層妖樓”。而大墓的周圍還散布著十幾座大小不等的墓葬。據專家統計,建造這樣的大墓需1萬精壯勞動力連續工作1年以上。
目前,考古人員僅發掘了墓葬一、二層,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馬、牛、羊等動物遺骸700余具。在眾多的隨葬品中,有古代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牘、彩繪木片及金飾、木碟、木鳥獸、糧食和大量絲綢。
考古人員還在墓葬前發現了5條葬馬溝和13個環形牛、狗等動物陪葬坑,出土了87匹馬的完整骨架及大量其他動物骨骸。此外,大墓周圍還分布有數十座小型墓葬。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許新國說,墓葬的這種構筑形式和風格,在我國考古發現中絕無僅有。墓葬中出土的絲綢質地良好,圖案清晰,色澤鮮明,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歷史文物。這一墓葬群的發掘,對研究吐蕃文明史、中西文化交流以及對藏族族源的探討均有重要價值。國家文物局曾經把“青海都蘭吐蕃墓葬的發掘”列為“中國1996年度十大考古發現”,都蘭吐蕃墓葬群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千座古墓慘遭盜掘
然而,隨著吐蕃墓葬群影響的不斷擴大,這里也遭到了盜墓賊的頻繁“光顧”。據文物普查隊調查,柴達木盆地內被盜掘的古墓近千座,都蘭縣境內一半以上的墓葬都曾被盜,大量珍貴文物流失,這些千年墓葬正遭受著“滅頂之災”。
記者在都蘭縣采訪時,處處可見盜墓者留挖掘后留下的新土,有些墓葬還被盜過多次。結構風格在我國考古發掘中絕無僅有的熱水一號大墓也未能逃脫被破壞的噩運。如今,站在大墓頂上往墓下四周望去,方圓1公里以內,遍地都是被挖開的大小不一的坑,原本蒼涼肅穆的風水寶地如今已經滿目瘡痍。據了解,僅1996年至2001年間,都蘭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和文物公安派出所就抓獲盜墓犯罪嫌疑人115人,查獲文物近3000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的文物就達100多件。
青海省考古所所長許新國告訴記者,都蘭吐蕃古墓出土的文物價值很高,在國內市場,一小塊有完整圖案的絲制品就可賣到5萬元人民幣,受高額利益的驅動,從1988年開始,不法分子的黑手就伸向了都蘭古墓,青海省雖然多次組織專項行動打擊,但由于資金等種種原因,這里的盜墓活動始終沒有停止過。一段時間內,盜墓者甚至動用推土機等大型機械推開封土,瘋狂盜取珍貴文物?!?
許新國說,隨著時代的發展,盜墓分子的手段也越來越高超,已由過去一兩人的零散盜墓發展到有組織的盜墓團伙,有的地方甚至還冒出一批盜墓“專業戶”、“專業村”,他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形成了盜、運、賣“一條龍”的盜販文物犯罪團伙,GPS、金屬探測儀等先進儀器也都被他們應用到了盜墓中。這無疑給這些千年古墓帶來了更大的災難。
雖然近年來文物保護部門也采取了種種措施對這些墓葬進行保護,但由于缺少經費和人員,仍然難以制止盜墓分子的瘋狂掠奪。
都蘭縣文物保管所所長毛蘭生說,為了保護吐蕃古墓,都蘭縣成立了全省唯一一個文物派出所,但派出所只有4個人,一輛吉普車,而都蘭縣2萬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都有墓葬,有的古墓還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山頂上,現有的保護人員很難對其進行看護。除了缺少人員,經費的缺乏也使都蘭古墓的保護舉步維艱。從2000年至今,省里拔付給他們的保護經費只有2萬元。相比之下,盜墓分子照明、通風、勘探、交通、通信等各種設備應有盡有,這給保護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
亟待保護與開發的寶藏
青海省文物考古所所長許新國說,文物考古部門雖然對都蘭古墓葬群進行了大量的發掘工作,但是對于上千座歷史久遠的寶藏來說,目前所做的工作還遠遠不夠?,F在最重要的工作是抓緊時間對這一地區墓葬的分布進行一次詳細普查,以避免大量珍貴文物流失。
許新國說,從1982年至今,吐蕃古墓的考古始終是搶救性發掘,等于是收拾盜墓后的殘局,盡管如此,考古人員還是在這里發掘出大量珍貴文物,證明了這里具有豐富的文物資源和很高的研究價值,但由于缺少經費,考古人員還從來沒有完整地發掘過一座墓葬,這對于考古研究來說是一大缺憾。
他認為,對于盜墓猖獗的現狀,除了要加大打擊力度,最重要的還是抓緊時間對這一地區墓葬的分布進行一次普查。都蘭縣境內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墓葬,柴達木盆地其它地方也不時有墓葬被發現。因此弄清楚墓葬的分布區域、了解哪些墓葬具有真正的保護價值,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保護方案,避免大量珍貴文物流失。
同時,有關專家也建議,要使吐蕃古墓得到最好的保護,就應借鑒國內許多成功的做法,采取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道路。
吐蕃古墓群距離109國道——青藏公路僅有幾公里之遙,處于佛教圣地塔爾寺、國家著名風景名勝區青海湖和戈壁新城格爾木之間,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深厚的歷史文化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因此,專家認為,在這一地區建立“吐谷渾”邦國展館和古墓群旅游基地,無疑將為千里青藏線再添一道美麗的風景,彌補青海湖和格爾木這幾百里距離間的旅游景點空白,實現西寧至拉薩沿線旅游景點有機和完美的鏈接,為青藏旅游品牌增加新的亮點。
新華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