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陶瓷擺不上歐美高檔貨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9-01]
越來越多走出國門的中國人驚訝地發現,在歐洲和北美,陶瓷已不再是中國的代名詞。因為,在那些地方的精品店里,幾乎找不到中國瓷器的蹤跡;相反,在中國市場,意大利、法國和日本等國的外來瓷器卻被擺上高檔貨架。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景德鎮陶瓷展上,一位有著20多年陶瓷收藏史的專業人士感嘆:“其實,出現上述現象也不奇怪。因為,瓷器除了要求實用,還講究美觀,而我們生產和參展的大部分瓷器,在藝術水準上,只能算做三四流?!?
業內彌漫著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
“中國瓷器致命的弱點,不在技術,而在于制造者的文化檔次太低?!卑舶罴瘓F知名策略分析師陳功說。
據調查,目前中國一些陶瓷設計者只有初中文化,其技藝大多是通過拜師學來的。他們無法吃透中西文化的精髓以及傳統和現代的涵義,以至于中國的古典風格發揮不出來,西方的現代流派又學不到家,最后的產品只能是不倫不類。
“國內設計師總是埋怨外國人不懂中國瓷,其實真正好的東西,國外是不會排斥的?!边@位分析師舉例說,比如京劇,外國人雖然看不懂內容,但他們可以進行藝術欣賞;可如果只在碗上畫兩個對弈的老頭兒,就說這是中國文化,顯然難以被認同??梢?,“我們真正缺少的,是世界級的設計大師”。
“世界級大師,意味著不僅要對本土文化有著深刻的領悟,還要有國際眼光?!北本┦猩鐣茖W院研究員謝芳說。那些游歷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大師們,對東西方文化的把握有獨到之處。而國內的美術院校盡管也培養了一大批瓷器設計人才,但由于經濟實力弱,學生們少有機會借鑒國外的藝術流派和最新理念。那些只有親自去看才能感受其震撼力的藝術品,中國學生只能從畫冊中了解?!斑@對他們日后設計與國際市場對路的產品無疑是一種缺陷”。
一位業內人士說,以生產陶瓷著名的景德鎮,制瓷人才儲備也最豐富。但在當地近10萬名的陶瓷從業者中,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只有38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只有12位,“其他城市還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字”。
“國內制陶企業分工不細,也是造成產品粗糙的原因?!碧沾稍O計師雷源說,國內的設計師基本上是全能的,一套活兒靠他一個人就能拿下來;而國外的專業分工非常細,每個工種只對一個領域做專門研究,這使得員工們在各自的專業技術上都能表現得相當出色。
“現在的環境,也不利于出藝術大師?!标惞忉屨f,他們面臨著太多的干擾,太多的誘惑。
一位陶瓷設計師在談到其職業現狀時說,行業中彌漫著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有幾年設計經驗的人都在忙著做展銷,這樣既能為自己打出點名氣,又能賺到錢,何樂而不為?
“可要成為設計大師,就得不為眼前的名利所動,心態平和、脫俗?!边@位設計師坦言,實事上,能不受利益的誘惑、甘愿為陶瓷藝術忍受寂寞的人越來越少了,因為近90%的陶瓷設計者的工作仍是出于謀生的需求。
培養藝術品位比培養設計師要難
“工藝不夠精細也是中國陶瓷面臨的問題?!敝x芳說。
她舉例,有些國產日用瓷“從不注重細節”,不是摸起來不夠光滑,就是紋路不夠清晰。更糟糕的是,有時拿起5只碗,竟然找不到兩只一模一樣的。相比之下,國外的日用瓷多數走精細之路,西餐具、茶具燒制得十分精美,拿在手中細看,簡直找不到一絲缺陷?!斑@種差別,使中國瓷失去了國際市場,也正在失去國內市場”。
有專家認為,“其實,并不是中國陶瓷在工藝制作上不如國外,關鍵是缺少一種以人為本的企業精神”。
據介紹,國內的設備現在幾乎與國外不存在差距,不少出口產品,其工藝設計的品質也相當精細。因為,這其中有著深刻的文化根源。
謝芳說,中國的制陶業從它誕生起就分為官窯和民窯,給皇上“進貢”的瓷若燒不好將引來殺頭之禍,老百姓的飯碗就顧不了那么多了;而國外則不同,陶瓷文化一開始就沒有官民之分,陶瓷具有樸實無華的平民意識。
況且,國內真正懂得日用瓷消費的群體尚未有形成。而西方國家的消費者對于陶瓷的喜愛和高超的審美意識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階層,每個窯燒制的產品都不敢掉以輕心,對進口產品的要求自然也很高。因此,“培養一個真正的藝術品受眾要比培養一個設計師難得多”。
據悉,我國陶瓷目前的主要矛盾不是數量不夠,而是質量不高、賣價太低。據統計,我國日用陶瓷出口數量占世界出口總量的63.5%,而出口金額卻僅占世界總出口金額的23.5%。今年上半年,我國共出口日用陶瓷產品35.38億件,獲得的收入卻只有7.12億美元,平均每件陶瓷產品只能在國際市場上賣到0.2美元,而全球陶瓷平均單件出口價為0.87美元。
缺少國際知名的陶瓷品牌
“不論什么產業,都應該當做文化產業來經營?!标惞φJ為,這樣才能體現出它的品牌價值。
據介紹,中外陶瓷企業在文化檔次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對品牌的理解上。國外企業每當遇到阻滯時,總試圖做出帶有強烈文化色彩的突破。
典型的案例是:耐克公司面臨強烈的市場競爭時,以限量提供的方式推出了珍藏商品,不僅大大提升了耐克的品牌價值,甚至創造了消費者蜂擁而上珍藏耐克鞋的奇跡。據悉,西方的陶瓷工藝品與時尚服裝等制造業都有類似的情況。
一位專業人士認為,中國的陶瓷企業多數還停留在小作坊式的時代:家族式經營居多,規模小,不能批量生產,營銷手段也很落后;而規模稍大一些的企業,多數還以貼牌生產為主。這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以及樹立品牌形象都非常不利。
“國外同類企業對自己的產品則是研發一代,生產一代,儲備一代。只有在這一代產品賣不出去的時候,才會從儲備中拿出新一代的產品來賣?!币患姨沾善髽I的設計師說。
這種銷售模式,使企業把競爭的焦點集中在品牌上,不用跟著別人跑。而國內的企業喜歡搶新跟風,一種新產品剛面世,仿制品就出現了,因為大家都不注重自己的品牌。
中國輕工藝品進出口商會陶瓷分會的一位負責人認為,雖然中國日用瓷產量居世界之首,但由于缺乏國際知名的品牌,只能以價格優勢進入國際中低檔市場,“幫助企業培育和打造中國陶瓷的國際知名品牌,已經變得非常迫切?!?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